盧煜明教授于二零二五年一月八日就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香港科學院院長。他的重點研究集中于血漿內游離DNA的生物學及診斷應用。于1997年,盧教授成為第一位科學家發表有關于孕婦血漿內發現胎兒游離DNA之研究,自此他一直處于這個嶄新研究領域的最前線。有關技術已被全球廣泛應用,并成為了產前胎兒醫學的范例。盧教授亦利用血漿游離核酸就癌癥檢測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特別是對于鼻咽癌的早期發現和監察有重大裨益。
盧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2014年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2019年復旦—中植科學獎、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皇家獎章﹑歐洲人類遺傳學會孟德爾獎﹑ 2022年國際產前診斷學會先鋒獎﹑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2023年首屆騰沖科學大獎及2024年希門尼斯-迪亞斯講座獎。他亦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毛軍發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深圳大學校長。毛教授于上海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做博士后研究。曾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及副校長。2022年2月出任深圳大學校長。毛教授主要從事高速電路互連與射頻電子封裝研究,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及二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毛教授亦擔任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及為IEEE會士(IEEE Fellow)。
陳偉儀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生物醫學講座教授及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所長,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陳教授早年以一級榮譽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后于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在科學界非常活躍,為香港科學會主席、醫院管理局成員、食物及衛生局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局成員、香港研究資助局成員及邵逸夫獎理事會成員。 陳教授曾獲多個獎項及擁有十一項發明專利。
程伯中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教授及信興高等工程研究所所長,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程教授早年畢業英國利物浦大學,獲電機工程與電子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長期以來從事信息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語音分析/合成、識別,以及數組處理及無線通信等研究。程教授身兼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和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曾任IEEE香港分會主席、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理事會會員。
高文教授為北京大學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兼任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IEEE T-CSVT副主編、IEEE T-AMD副主編、JVCI編委,以及IEEE視頻信號處理和通信技術委員會委員、IEEE多媒體系統與應用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多媒體分委員會主任委員、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成員。高教授長期以來從事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多媒體數據壓縮、多模式接口以及虛擬現實等的研究。高教授為IEEE Fellow、美國計算機學會會士(ACM Fellow)、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偉雄先生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友,為香港貿易發展局鐘表業咨詢委員會主席。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主席,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林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后從事鐘表業,并于1993 年創立時計工場有限公司,為跨境鐘表生產商,客戶遍布全球。
李學金教授,天津大學物理電子學博士,曾為深圳大學優秀學者,傳感器學科帶頭人,深圳市傳感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圳光纖傳感網工程技術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兼科研處處長。 李學金教授還擔任《傳感技術學報》編委;教育部全國高校傳感器技術研究會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學會理事;廣東省光學學會理事;深圳市博士后聯誼會理事;深圳市科協委員;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山區傳感器技術產學研聯盟理事長和深圳市南山區LED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 李學金教授長期從事光纖傳感器和非線性光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在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B, Applied Optics, IEEE Sensors Journal, Plasmonics等雜志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出版教材1部;申請和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2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學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省部產學研合作項目等項目20余項。在光子晶體光纖傳感器研究方面,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 其科研成果獲得深圳市科技創新獎(第一完成人),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第一完成人)等若干項。以及獲得“深圳市優秀教師”、“深圳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和“深圳市職稱評審工作先進個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工作先進工作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梁定邦博士為香港執業資深大律師,他于二零一七年至二零二三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司庫,二零一七年至二零二五年任中大醫院董事會成員。梁博士于一九九四年至二零二三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并于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間任校董會副主席,歷年來主持中大多個委員會,為中大的發展貢獻良多。梁博士于一九九八年成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首席顧問,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多間大學的客座教授。梁博士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并于二零零三年獲中大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潘偉賢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常務副校長、副校長兼偉倫統計學教授。潘教授分別于一九八三年及一九八五年取得中大數學理學士及統計學哲學碩士學位,并于一九八七年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潘教授于一九八七年加入中大統計學系擔任講師,于二零零一年升任為教授。她于二零零四至二零一四年出任中大理學院副院長(教育)、二零零六至二零一四年任中大科學教育促進中心主任、二零一二至二零一五年擔任中大學能提升研究中心主任,并于二零一四年出任中大協理副校長,于二零一五年出任中大副校長,致力提升中大的教與學質素。
宋春山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理學院院長及化學系教授,在加入中大前,他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任教。宋教授早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學士)和日本大阪大學(碩士、博士)。宋教授在清潔燃料、催化和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方面的原創性研究屢獲殊榮,包括美國化學學會的喬治 ? 歐拉獎和亨利 ? 斯托奇獎,該學會能源與燃料化學分會杰出研究獎,以及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的優秀學者獎章。宋教授亦獲美國–英國政府頒發富布賴特杰出學者獎,并獲選為美國化學學會會士。
唐杰教授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及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亦為深圳市應對氣候變化特別代表,第三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唐教授早年畢業于南開大學(博士),曾任深圳市人大副主任、深圳市副市長。
涂輝龍先生為香港海雅控股(集團)、深圳海雅(集團)董事局主席。涂先生歷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會長、香港廣東汕尾市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外商公會名譽會長、廣東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徐晨教授為深圳大學副校長, 早年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士、碩士)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 一九九九年晉升為應用數學教授,曾任深圳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深圳大學教務部主任。徐教授曾赴日本關西大學及美國夏威夷大學作高訪研究。長期從事小波分析、智能計算、圖像處理、復雜網絡和現代物流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100 余篇, 其中SCI和EI收錄60余篇, 專著5部。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863和973 項目子項等。兼任教育部大學數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徐揚生教授自二零一三年八月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校校長。徐教授自1997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及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教授。徐教授早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學士、碩士)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長期從事機器人及智能控制工程研究。徐教授亦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IEEE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以及歐洲科學院院士。
張來武教授,現任復旦大學一級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聯合國南南合作金融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曾任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張來武教授自2016年起擔任復旦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創始院長,全球率先系統闡述了六次產業理論。這一理論是數字經濟時代和新主流時代下的創新經濟學,探索以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第四產業(數據產業),以智慧因子作為生產要素的第五產業(智慧產業)以及以共享生態為基礎跨產業系統有機融合的第六產業(共享產業)。張來武教授以六次產業化(數字化+生態化)指導國家生態農業,國家大健康和健康養老創新工程。
張春華先生為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深圳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席(會長)、深圳大學校友總會執行會長、深圳市朗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于清華大學研究生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學習,取得碩士學位。2024年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新時代民營企業家培訓計劃NEED班)學習。曾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校友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全球校友總會會長等職務。
張春華先生是中國生產性服務領域的知名專家,創立了中國首家生產性服務平臺—朗華集團,服務實體客戶超3萬家,以高能級、全鏈條、數智化服務賦能制造降本增效。首發深圳中歐班列并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創建了全球首家工業網上銀行—智朗銀行,并建成全球最大工業電子央倉和工業耗材集散中心。曾先后榮膺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物流影響力人物、粵港澳大灣區戰新產業拓荒人物、深圳市先行示范區專家等榮譽。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創新,推動外貿、制造業及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