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藝常分享邀請到詩人、翻譯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十期駐校藝術家黃燦然先生。他將分享推薦書籍:蕭滌非《讀詩三札記》與原創詩作《蛙聲》。

?

1.?推薦書籍:蕭滌非《讀詩三札記》

△?由蕭滌非整理自黃節講義而成的《讀詩三札記》,雖篇幅短小偶有訛脫,但也足以讓讀者領略先賢論詩衡文的精義。作者認為《札記》持論通達平正,不矜奇立異,即便評述的對象只有曹植、阮籍和謝靈運三位,卻時常著眼于“歷代詩學的演變,體現出會通古今的眼光”。(圖片由黃燦然先生提供)

“【奇葩書】——蕭滌非《讀詩三札記》(論曹植、阮籍、謝靈運),其實是他憑記憶把當年聽老師黃節的講課記下來,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單行本,40頁。我這本是1957年二刷。這么薄的書,把書名印在書脊上,很難。六十多年后還保存的這么漂亮,更難。我去年從網上買到的。文章很精彩,幾年前我的黃燦然小站發過。”

?

2.?原創詩作:?《蛙聲》

?

《蛙聲》

小山上的齊賢樓二零八

是我們今晚過夜的地方。

她說我們還沒有這樣在外面留宿,

感覺就像度假。二樓落地窗對著小馬路

和夜里路邊雜草叢中的蛙聲。

我一生中第一次聽出,她也同意,

那不是一般的蛙叫,

而是它們在演奏音樂:最初,

是一支短曲,我沒聽出來,

然后我聽出第二支,稍長,

主要是那領頭的蛙聲,先是

從一側冒出來,緩慢而洪亮,

接著加快,越來越快,匯合整片蛙聲,

然后整片蛙聲沉寂,剩下它

收尾定音。隔一會兒

第三支升起,是長曲,

很長,總是在我預期要停的時候

繼續、繼續、繼續,直到我

再也聽不出它的整體結構

并昏昏入睡。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齊賢樓入口處

“我2017年做駐校藝術家期間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的齊賢樓住過。《蛙聲》寫的是當時的環境,最近發表在《生活》月刊。”

?

拉近學生與文化藝術之間的距離

讓“夢·想”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