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商報

原標題:深圳這所大學藏著科研“寶藏”!三個諾獎得主同一幢樓做“鄰居”

?? ? ? ?

? ? ? ?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校園里,有一座實驗樓低調無華,并不搶眼。但是這座樓里,卻“藏”著3個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研究院!

? ? ? ? 2018年底,港中大(深圳)實驗樓B棟正式冠名為“涂輝龍樓”。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等多個諾獎得主領銜的實驗室成為首批入駐“涂輝龍樓”的實驗室。一年過去了,“涂輝龍樓”里添置了哪些寶貝?誕生了什么成果?近日,記者走入了這座“低調大氣上檔次”的“寶藏”實驗樓,探尋諾獎實驗室的發展“密碼”。

港中大(深圳)涂輝龍樓中“藏著”三個諾獎得主領銜的實驗室

?

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
用科技手段為生物醫藥建數據庫

? ? ? ? 在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的計算中心里,記者看到,眾多高算力的計算機正在高速運轉、日夜工作。工作人員表示,計算機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未來還有二期與三期的計算資料擴建。

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的計算中心

?

? ? ? ? 為什么生物研究需要如此多的計算機助力?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說:“因為我們做的,是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來做生物標記的找尋、藥物的開發以及生物機制的探索,這是計算生物的趨勢,在國內屬于創新。 ”

? ? ? ? 據黃憲達教授介紹,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是基于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的多尺度生物分子模型為基礎,結合最前沿的計算生物醫學領域、網羅高通量生物信息、中草藥生醫資料庫、結構生物信息、計算化學與酶反應機制、系統生物與蛋白質體以及基礎計算生物分子科學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預期未來發展為深圳大灣區頂尖的計算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憲達教授在實驗室中

?

? ? ? ? 研究院自2017年揭牌后,已經完成了前期的基礎建設、團隊建設?!拔覀兡壳捌刚埩?位教授、2位研究員、3位副研究員、15位博士后,組建起了40多人的團隊。隨著研究步入正軌,科研也在不斷產生成果。特別是2019年,我們團隊成員發表了20多篇高水平論文,其中不乏像《自然通訊》《核酸研究》《化學通訊》這樣的頂尖期刊?!秉S憲達教授說。此外,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的計算中心也在12月興建完成上線,研究院與南加州大學化學系瓦謝爾教授實驗室合作,未來將在人才培養和科研方面形成合力。

? ? ? ? 據黃憲達教授透露,研究院目前正在致力于以科技手段為中藥材建立數據庫,“一旦數據庫建成,以后的中醫藥研究都會以它為基礎,為參考。我們是全球第一家做這樣研究的實驗室”。他期望這部《本草項目》的數據庫會成為中藥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

?

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
?兩臺上億元的寶貝“鎮場”

? ? ? ? “請放輕腳步,冷凍電鏡正在讀取數據,聲音和腳步都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工作人員小心地叮囑記者。在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里,這塊被“重點保護”的區域就是冷凍電鏡中心。今年7月,港中大(深圳)科比爾卡冷凍電子顯微中心揭牌。記者了解到,這里的兩臺300千伏冷凍電鏡的造價達到了1.4億元人民幣,配套的其他儀器價值總額超過4000萬人民幣。有了它們,港中大(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如虎添翼。研究院的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冷凍電鏡系統對激素、神經遞質和藥物靶點的受體結構進行研究,有望縮短新藥開發的周期并提高開發的成功率。

?

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里上億元的寶貝——冷凍電鏡。

?

? ? ? ? 港中大(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也是2017年4月揭牌,由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領銜,研究院的重點研究領域集中在新藥開發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藥物受體結構生物學研究、藥物計算化學研究、功能藥物分子的有機合成和藥物化學的研究、受體功能藥物分子的功能藥理學等。

? ? ? ? 今年5月,國際頂級期刊《細胞》在線發表的論文中,兩次出現了杜洋博士的名字,他是其中一篇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另一篇研究論文的共同作者。兩篇論文相互支持印證,運用多種實驗手段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GPCR)與G蛋白形成復合體的時序組裝及動力學機制。而這,也是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產出的科研成果。

?

杜洋博士在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中科研

?

? ? ? ? 杜洋在美國攻讀博士后期間師從科比爾卡教授,如今他也追隨老師的步伐,來到了港中大(深圳)。他告訴記者,科比爾卡教授對于研究院的團隊組成把關嚴格,申請加入研究院的每個候選人的簡歷,教授都要親自過目。“教授希望組成一個圍繞新藥研發、各個相關專業領域有突出成績的教授團隊”,杜洋表示,“我們的發展方向偏重于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創新藥物的開發,同時,我們也在計劃和產業界進行更多的合作,既要找來企業界投資我們的團隊和研究,又要找到能負責科研成果轉化的單位和企業。以前一個新藥的研發周期平均是10年到15年,我們希望借助大數據等技術和團隊努力把研發周期縮短,為粵港澳大灣區藥物開發這一國家重要戰略產業做出貢獻?!?/p>

?

一棟樓“濃縮”生物醫藥前沿熱點

? ? ? ? 就在同一棟樓里,還“藏”著另一個由諾貝爾獎得主領銜的實驗室——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這所研究院專注于臨床醫學(特別是癌癥、神經系統疾病及傳染?。┬聶z測工具和治療藥物的發展和應用,由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教授領銜。從成立之初,切哈諾沃教授本人就提出了“協同發展”的理念。他說:“我們將會在港中大(深圳)整合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大數據、計算機科學等等學科資源,培養出懂得合理運用資源、有團隊協作精神的跨學科研究型人才?!?/p>

?

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在港中大(深圳)2018年入學典禮上致辭

?

? ? ? ? 為什么切哈諾沃教授相信能在港中大(深圳)找到“同道中人”呢?因為同在一棟樓里的3個諾獎得主領銜的實驗室,本身就形成了一個高度互補的“閉環”。

? ? ? ? 3個研究院擁有不同的研究重點與研究方向,在具體項目、研究目標、研究人員、技術和設備方面,三者之間既不重合又能互補。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著重于臨床醫學新型診斷技術與治療模式的研發和應用(尤其是癌癥、神經系統失調及傳染性疾?。?。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與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為其研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這3所研究院將緊密合作,更好地涵蓋生物醫學前沿的研究領域,從而產生協同效應,通過集體創新形成巨大“航母”,探索中國的高校科研創新的新路徑。

? ? ? ? 此外,在“涂輝龍樓”里還有先進材料實驗室等高水平實驗室。同一棟大樓里,“濃縮”著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最頂尖的科研“精華”,這種集聚效應并不多見。正如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在涂輝龍樓揭牌儀式上所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座樓也代表著大學的科研水準,是尖端科技科研成就誕生的搖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