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61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有關國家高級別代表、國際組織負責人、前政要等出席大會。中國以盛大的閱兵儀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共同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引發全球各國媒體高度關注。

如何看待場大會的重要意義和國際影響,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受邀分享感受。

為了以史為鑒,防止戰爭重演

記者:對中國和世界來說,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有什么意義?

鄭永年:中國慶祝的不只是抗戰勝利,更是正義、光明、進步,是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首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是東方主戰場,貢獻不容抹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以巨大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國家選擇性地遺忘中國對二戰的貢獻。對他們來說,中國是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體系。但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我們自己做得怎么樣,我們的敘事怎么樣。我們不可能乞求別國記住中國的貢獻,首先是要自己把歷史銘記好,講清楚中國東方主戰場的作用和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并肩戰斗的偉大勝利。我們不會忘記參加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友人和幫助過中國的外國政府,我們還在緬懷白求恩大夫和美國的飛虎隊隊員。

其次,在這樣的歷史關口和時間節點,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是為了共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多重矛盾風險盤根錯節,地緣沖突加劇,人類社會面臨和平還是戰爭、繁榮還是衰退、團結還是對抗的關鍵抉擇,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中國人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看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體的。中國積極參與重大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解決,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公正判斷,勸和促談,維穩防亂,為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安寧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紀念大會開始前,受閱部隊在準備(圖源:新華社)

用勝利贏得尊重、贏得和平

記者:一些西方媒體炒作我們是在“秀肌肉”,對此,您怎么看?

鄭永年:類似這樣的聲音無疑是在故意曲解甚至妖魔化中國的閱兵。不過,從某種程度上看,“秀肌肉”也沒錯,一個人沒有肌肉就可能被人盯上;肌肉很發達,別人就不敢欺負你。“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深刻歷史體悟。

和平不能靠乞求得來。不過,要清楚“秀肌肉”的目的,我們不是為了展示肌肉,我們一直秉持的是“止戈為武”,沒有戈,就受欺負。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保護不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保護不了自己的人民,還談什么主權國家?要防止外來侵略、保護國家利益和本國人民,就必須軍事現代化。這就是中國古老文化里的和平主義基因。

這次閱兵,是人民軍隊奮進建軍百年的嶄新亮相,是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的鄭重宣示,向全世界發出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一強有力信號。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也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用勝利贏得尊重、贏得和平,把戰爭消弭于未發之前。也就是說,以國防現代化守護主權與人民,同時在國際層面,發展足夠的實力來維持國際和平。

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

記者: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在您看來,這段歷史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鄭永年:如今的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區動蕩頻發、經濟發展受阻、逆全球化抬頭、規則法治缺位,治理赤字不斷加劇,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了和平。沒有硬實力,怎能提供和平這種公共品?沒有硬實力,哪能保障國際和平?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在這個承前啟后的特殊歷史年份,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進一步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

面對各種區域的動蕩、沖突、戰爭,用什么來重建國際規則?西方的做法是“分而治之”,挑選符合我利益的一方,而把另一方視為是自己的敵人,結果便是不可避免的沖突。上合組織不一樣,它把有矛盾、存在互相沖突的雙方都納入進來,讓大家都坐在一起談,這是很好的重建規則的方式,至少是一個達成共識的起點。

全球治理是大家的事,關系每個國家的切身利益,要靠協調合作,而不是單邊霸凌。從2021年提出全球發展倡議、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議、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再到今年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四大倡議分別從發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個維度,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擔當作為。這是新時代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和實施方略,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閃耀東方智慧的穩定力量。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