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16年傳媒春茗活動。在行政辦公樓“道遠樓”的六樓觀景平臺上,徐揚生和學校管理層全部人員身著唐裝現身,全程站立回答記者提問。而在會場上的咖啡茶座,師生言談中不自主地蹦出來的英文單詞以及安排學生社團“漢儀社”的女學生身著漢服展示傳統舞蹈,讓人感受到港中大(深圳)中西合璧的特色。

? ? ? ?招生最看重哪些素質,專業設置有什么要求,教育有哪些特色,教師招聘評價系統為什么要和國際接軌……面對記者拋來的問題,徐揚生與學校的管理層一一作答。 ●南方日報記者 鳳飛偉

? ? ? ?招生專業今后將擴大國際生招生范圍

? ? ? ?3月18日,正值港中大(深圳)校園內舉行“首屆傳統文化節”。現在學校已經成立了30多個社團,其中既有具有傳統國學特色的錦灰社、書法社,也有主張傳播公益關愛社會的微光義工隊,以語言為主題的EA英語社、粵語社,以及以表演藝術為主的聚樂部、精舞團、魅影社等特色學生組織。其中校方提到“除了英文成績優秀,學業成績優秀外,2015年錄取的600多名本科生中有400多人在音樂、繪畫、書法方面有特長”引發了媒體的興趣,也引發了大家對“港中大(深圳)招生最看重學生哪些素質”的提問。

? ? ? ?徐揚生表示,港中大(深圳)最看重三方面的素質,一是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知識全面性;二是在群體中的表現,如是否合群;三是獨立思辨的能力。“2014年學校面向17省市招生,選擇在廣東省開展綜合評價錄取,2015年面向22省市招生,在廣東、浙江兩省增加采取綜合評價錄取,即在參考高考成績的同時,增加學校組織的相關測試和面試,我們考試的那部分的和高考沒有什么任何關系,因此學生是沒有辦法提前準備的。”

? ? ? ?港中大(深圳)對近兩年錄取的本科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表示滿意。校方提供的資料顯示,2014年秋季共錄取313名學生,所錄取文科學生平均高出一本線50分;理科學生平均高出一本線77分。16個省學生的英語平均分134分,2015年共錄取626名學生,所錄取文科學生平均高出一本線64分;理科學生平均高出一本線93分。22個省市錄取的學生的英語平均分為134.6分。校方表示,今后學校會擴大國際生的招生范圍,如目前學校已經收到了東南亞、俄羅斯、印度、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學生的入學申請。

? ? ? ?在專業設置方面,2014年,港中大(深圳)開設經濟學、市場營銷、國際商務三個本科專業,2015年該校新增金融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2016年,該校將再增加會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翻譯等3個本科專業。

? ? ? ?“我們的規劃是要開設26個專業,這是建校之初就設計好的,也是根據港中大的學科優勢和國家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廣東、深圳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確定的。”港中大(深圳)相關負責人表示。

? ? ? ?此外,港中大(深圳)一建校便具備了招收研究生的資格,2015年,該校開設涵蓋翻譯、同聲傳譯、金融工程等3個碩士專業,2016年研究生教育將增加金融學碩士、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博士等專業。

? ? ? ?教學特色四成學生可赴海外名校交流

? ? ? ?港中大(深圳)的教學特色廣受關注。“港中大(深圳)強調學生在校期間不只專攻單一領域或專業學科,須同時得到全方位的教育體驗,以增強在未來事業發展中的競爭力。”徐揚生介紹說,香港中文大學的通識教育在國際上非常出名,港中大(深圳)也非常注意發揮這一特色,大學安排核心骨干教師擔任主講、傾力打造《與人文對話》、《與自然對話》、《中華文化傳承》等通識教育精品課程,引導同學閱讀經典著作,了解中國歷史及現狀,深化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的認識,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及責任意識。

? ? ? ?同時,港中大(深圳)倡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實施與國際接軌的教學評估方式,注重體驗式教學等。學校也會提供豐富的企業實習機會,強調學生從實踐中學習。“我們希望把國外的教學理念、教育方式、授課方式、同國際接軌的教材、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對教授評價體系等引進國內來,例如我們要求教授不單是要寫論文,搞研究,更要好好為本科生教書,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國內的學生可以不出國門就讀一個國際化的大學,現在來看,這條路是走對了。”港中大(深圳)分管學術工作的副校長羅智泉表示。

? ? ? ?“為了適應國際化教學需要,大學的絕大多數課程采用全英文教學。”徐揚生介紹,大一新生進入學校后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提高英文水平,盡快適應全英文教學環境,同時有著長期國外教學生活經歷的教師組成“英語俱樂部”導師團,構建學校國際化的學習環境。

? ? ? ?港中大(深圳)注重為學生提供國際交流平臺,2015年暑期學校組織132名大一學生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意大利博科尼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暑期課程學習,認可其學分;參與人數占大一學生數40%,2016年暑期將計劃組織350名學生赴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世界知名高校開展暑期課程學習。

? ? ? ?“未來的競爭是全球化的競爭,人才也必將是全球化的人才,因此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要面對全球化競爭的,不單是和國內的高校學生競爭,也要和哈佛、耶魯、斯坦福、劍橋這樣的世界名校學生競爭,因此國外名校學生所具有的本領,我們的學生也應該具有,這是我們培養學生的一個最重要的理念。”徐揚生強調。

師資隊伍遴選評價體系與國際接軌

? ? ? ?據介紹,港中大(深圳)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理事會治理機制,采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理事會由多名在不同領域具有卓越成就及豐富經驗的教授和專家組成,對學校發展的重大事項進行審議。理事會自2013年5月成立,至今已召開9次會議。

? ? ? ?在理事會的指導下,港中大(深圳)制定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章程》,對學校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做了規定,借鑒香港中文大學五十多年的管理經驗,學校兩年來在行政、人事、財務、資產、教學、科研、基建等方面共建立79項規章制度,作為依法治校的主要依據。

徐揚生表示,港中大(深圳)參照香港中文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的人事選聘標準,引進的師資100%在世界一流大學有求學和工作經歷。已到崗的80余位知名教授和學者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共5位,

EEE Fellow5位,專家11位,“根據大學規劃,至2020年大學全職教授(含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將達到近300位。

? ? ? ?“我們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大概900多份簡歷,幾乎每天都在面試。”該校負責師資招聘工作的羅智泉副校長笑言。

? ? ? ?那么,前來港中大(深圳)應聘的海外人才最關注什么,港中大(深圳)需要靠什么來吸引海外人才?羅智泉表示,求職者大多有過海外名校的工作經驗,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學術評價系統和工作環境是不是國際化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國際化的大學,如果這個學校不是國際化的工作環境,沒有國際化的評價體系,再高的薪水他們也不愿意來。”

? ? ? ?“采用同國際一流的大學接軌的遴選、選聘標準,講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內地的學校20年一直做不下來,實際上也是很難做到的。”這位負責人以教授評價制度為例,跟國內教授評定不同的是,港中大(深圳)實現的是同國外大學接軌的評價體系,“永久教授職稱職位,一般工作六年以后,評估你能否拿到永久教授職位,學校要看國際上同年齡段,同一個領域內的,你能否排在前列,國際上最頂尖的研究團隊知道不知道你的工作,我們不是學校內部的競爭,而是要放到國際上去比。也只有這樣,如果能在港中大(深圳)拿到終身教職的,將來想返回美國工作的,也能申請到工作,這就是同國際接軌的評價標準、評價體系的好處。”

? ? ? ?“當然,我們的薪酬也是同國際接軌的。”羅智泉表示,同時對于海外的華人來說,港中大(深圳)既有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和評價體系,同時又是在國內,可以照顧到家庭,文化也相同,“這也都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創新創業在校生已成立七家創業公司

? ? ?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也是港中大(深圳)特別重視的。為此,港中大(深圳)推出“AP Class”項目,由校長徐揚生、副校長羅智泉、副校長秦泗釗以及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的院長和教授自發組成的導師團隊,應運而生。由徐揚生、羅智泉、秦泗釗以及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的院長和教授自發組成的導師團隊親自為本科生小班授課(每班不超過15人),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全面了解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語言學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科研思維,為日后滋生交叉學科的創新點做好知識儲備。

? ? ? ?2015年秋港中大(深圳)成立了創新與創業中心,為學生開設“如何開始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并聯手星河集團建立星河WORLD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新創業基地。港中大(深圳)創新創業中心主任Eliot Gattegno介紹,學校內的創業中心將主要為學生提供基礎的培訓、原型樣機的開發、團隊的組建、商業模式的研究等創業基礎工作;星河WORLD基地是創業實操、進入公司化運營的平臺從而形成從“0”到“1”的創業全流程體系。“即便是美國的創業搖籃Stanford(斯坦福)大學,也沒有如此好的創業條件。”來自美國的Eliot教授曾這樣感嘆。

? ? ?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學校已經幫助在校生成立了七家創業公司,已申請專利若干,并有公司在蘋果APP商店推出自主開發軟件。

? ? ? ?港中大(深圳)的創新創業條件也吸引了香港知名大學的關注。“香港有很好的大學,科研成果比較多,但缺乏制造業,而深圳有很好的制造業,非常適合科技成果轉化,比如說大疆科技就是港深科技成果轉化的很好的例子。”協理副校長兼科技處處長李學金教授表示,港中大(深圳)希望能成為推進港深創新合作的一個平臺和橋梁,他透露在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學已經有五六百人過來參觀深圳這邊的創新創業中心和基地,估計暑假期間會有更多的人過來,“我們對校本部甚至香港大學等其他大學也都是開放的,希望會有好的項目進來。”

校企合作推出政策鼓勵科研成果產業化

? ? ? ?就在傳媒春茗活動的第二天,3月19日,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揭牌儀式暨深圳第一屆大數據科學國際研討會在港中大(深圳)舉行。此次國際研討會不但有十多位來自中國、美國、芬蘭、加拿大的國際著名數據科學家參會,也吸引了華為、騰訊、中興、大唐、金蝶等國內知名企業與會。

? ? ? ?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表示,如騰訊、華大基因這樣的深圳企業每天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因此深圳很多企業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需求強烈。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去華為洽談合作,華為一下子就拿出來16個意向項目。“我們的團隊根本就接不過來,只能選擇其中若干項目進行合作。最初我們只是一個研究團隊,后來發現這方面的需求非常大,深圳市鼓勵我們干脆做一個研究院,聯合深圳超算中心,打造成一個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一流技術平臺。研究院的目標是在5至10年內建成世界一流的數據研究中心。”

? ? ? ?李學金介紹,目前港中大(深圳)已經組建完成“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國家與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市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工程實驗室”、“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正在籌建深圳高等金融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實驗室等項目;在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大數據及其應用、新能源與能效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等4個領域組建世界級專家團隊。學校計劃進一步在先進材料與功能器件、基因組學與應用、現代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工程、金融穩定與創新研究等領域組建若干個高水平研究團隊;計劃至2017年吸納近百名國際高層次頂尖人才到崗。

? ? ? ?記者了解到,目前港中大(深圳)已經在和華為、達實智能等深圳企業展開合作。學校推出了相關政策鼓勵科研成果產業化,比如說教授一周5個工作日中可以拿出一天的時間去搞咨詢活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后七成收益歸科研團隊,三成歸屬學校等。

校園建設一期全部在建樓宇明年8月交付

? ? ? ?“根據規劃,港中大(深圳)校園將會呈現出嶺南風格。”副校長阮健驄介紹了該校的校園建設情況。該校校園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規劃分為上園、中園、下園三部分,其中上園、下園為教學生活用地,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中園為景觀綠地。目前已經啟用的為啟動區,建筑面積約5.6萬平方米。

目前正在推進建設的是港中大(深圳)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按7000人規劃,主要包括教學實驗樓、圖書館、辦公用房、書院、會堂、體育館、食堂及相關配套設施等,其中,有兩幢書院會在2016年9月提前交付使用。“一期全部在建樓宇將于2017年8月交付。”阮健驄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港中大(深圳)的信息化基礎建設已完成,已實現校園無線網絡覆蓋,并成功部署國際學術網絡WiFi漫游服務Eduroam,云計算中心、統一語音通信和校園一卡通系統項目陸續部署完畢;已建成10余個信息應用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Office365協作平臺、在線學習平臺、電子郵箱系統、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等)。港中大(深圳)圖書館館長張甲和資訊科技服務處經理曾祥容告訴記者,依托這些信息系統,學校可以打造智慧校園,“比如說通過一個學生去圖書院的相關數據,我們對他的學業方向給出相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