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徐志豪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MA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ery發表題為“Suprazygomatic Maxillary Nerve Blocks and Opioid Requirements in Pediatric Adenotonsillectomy ——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高影響力臨床論文。徐志豪教授是第一位將這項顴上上頜神經(SZMN)麻醉技術應用于世界最常見兒科手術之一(兒童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的醫生,這也是全球首份該技術應用的臨床試驗報告,徐教授是本文章的通訊作者。

小兒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后的疼痛管理包括阿片類藥物導致潛在的并發癥。本文章旨在研究使用顴上上頜神經(SZMN)阻滯來減輕小兒囊內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后的疼痛和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并測量恢復持續時間和并發癥的發生率。這項隨機的臨床試驗包括60名2-14歲的患者,發現顴上上頜神經阻滯可減少麻醉后監護病房(PACU)住院期間的阿片類藥物消耗,并增加不使用阿片類藥物情況下PACU恢復的發生率。這些結果表明,顴上上頜神經阻滯通過減少PACU住院期間的阿片類藥物使用,為小兒囊內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疼痛管理工具。

文章鏈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tolaryngology/article-abstract/2819306

?

通訊作者簡介

徐志豪 教授

加拿大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美國區域麻醉和疼痛學院院士

醫學院副院長(臨床教育;臨床創新與轉化研究)

麻醉學、危重護理和疼痛醫學系主任

校長講座教授

?

研究領域

右美托咪定用于顴上上頜神經(SZMN)區組針對兒科尚未接受扁桃體切除術和腺樣體切除術(T&A)手術的患者疼痛治療并降低發病率。

?

徐志豪教授是局部麻醉超聲應用領域的領導者,兒科和成人護理點超聲領域的先驅。最近,徐教授積極致力于將人工智能和先進技術融入醫學課程和教學。此外,徐教授一直在申請多項專利——通過整合人工智能和先進技術來增強臨床監測。

徐教授于1991年獲得藥學碩士學位后,于1995年在達爾豪斯大學完成了醫學培訓,這些學位是在獲得工程學文憑以及數學和藥學理學學士學位后獲得的。徐教授于2000年在埃德蒙頓的阿爾伯塔大學醫院完成了麻醉住院醫師培訓,并在溫哥華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兒童醫院獲得了進一步的兒科麻醉經驗。在阿爾伯塔大學醫院和斯托勒里兒童醫院工作了16年后,徐教授于2016年被招募到斯坦福大學。最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功聘任徐志豪教授為醫學院副院長,他目前仍擔任斯坦福大學客座臨床教授。

徐教授是區域麻醉許多領域的一位熱心且國際公認的研究員。在住院醫師實習期間,他對提高硬膜外導管放置的準確性產生了興趣,并獲得了與其研究相關的美國專利。徐教授將他的研究擴展到超聲在區域麻醉中的應用,特別是與周圍神經阻滯性能相關。徐教授還負責開發用于周圍神經阻滯期間使用的電子導管針套導管套件。他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進一步探索電生理信號監測的基礎科學和臨床方面并將其與超聲的最新進展相結合,將區域麻醉從一門“藝術”轉變為一門可靠且可重復的“科學”。

為表彰徐教授的杰出工作,肯定其作為臨床教育家、研究員和麻醉實習生的榜樣,加拿大麻醉醫師協會于2005年向他頒發約翰·布拉德利青年教育家獎。在加拿大期間,徐教授是唯一受邀為美國著名麻醉教科書《臨床麻醉》(Barash)撰寫章節的加拿大人。最近,徐教授還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著名的標準麻醉教科書(Miller’s)上撰寫了兒科局部麻醉章節,他撰寫了第一本關于超聲和神經刺激引導區域麻醉的教科書,該教科書已成為希望在區域麻醉中使用超聲的麻醉醫師的主要參考,該作品被翻譯成韓文。徐教授參與合作完成了第一本關于《超聲和神經刺激引導區域麻醉兒科圖譜》主題的兒科教科書,這部作品也被翻譯成中文,并得獲得廣泛好評。此外,徐教授還合作編寫了《氣道管理原理》和《區域麻醉并發癥》兩本書。2006年至2018年,徐教授擔任《加拿大麻醉雜志》編輯委員會成員;現任《區域麻醉與疼痛醫學》雜志編輯。

徐教授榮獲阿爾伯塔醫學研究基金會(AHFMR)臨床學者獎,并曾獲得加拿大衛生研究所(CIHR)、加拿大麻醉學會、AHFMR以及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獎項和資助。2015年,加拿大麻醉學會向徐教授頒發了CAS研究認可獎,以表彰他在加拿大和全球范圍內對區域麻醉、急性疼痛管理和小兒麻醉領域所作出的重要研究貢獻。2022年,美國區域麻醉與疼痛醫學學會(ASRA)授予徐教授杰出服務獎,這一備受推崇的年度獎項旨在表彰在區域麻醉和疼痛醫學領域取得顯著貢獻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