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預告 | 華·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專場音樂會
?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 ……
?
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我國悠久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更是誕生了諸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合唱團的歌聲,一起去感受“華樂”,體悟“華樂”之美……
?
【活動信息】
01
主題?
華·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專場音樂會
?
02
時間?
2023年3月17日(周五)20:00-22:00 (19:30開始入場)
?
03
演出地點?
深圳市龍崗區龍翔大道8309號龍崗文化中心A區四樓音樂廳
?
04
報名二維碼
▲?校內報名通道
★?報名結果及領票方式將會由郵件通知。
★?報名成功后,若取消觀演,請在3月16日(本周四)15:00前發送郵件至郵箱:uac@cuhk.edu.cn。
?
?
▲?校外報名通道
★?校外觀眾請認真填寫并核對姓名、手機號、郵箱等信息,便于接收報名狀態通知。演出當天(3月17日)18:30后可憑個人身份證或報名成功通知郵件,在龍崗文化中心A區2號門領取門票,入場觀演。
?
?
【演出曲目】
??篇章上 · 詩詞與經典
First Half · Poetry and Classic
01.
《深笑》(SATB混聲)
02.
《敕勒歌》(SAB混聲)
03.
《玉門關》(SATB無伴奏混聲)
04.
《歌》(男高音獨唱)
05.
《沙灣月》(SATB混聲)
06.
《集市》(高低二聲部混聲)
07.
《山中月》(SATB混聲)
?
??篇章下 · 語言與人文
08.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TTBB男聲)
09.
《蒲公英》(SATB混聲)
10.
《茉莉》(SATB混聲)
11.
《貝加爾湖畔》(TTBB男聲)
12.
《漢陽門花園》(SATB混聲)
13.
《阿妹》(SATB混聲)
14.
《父親寫的散文詩》(SAB混聲)
15.
《西風》(SATB混聲)
?
?
【演出嘉賓與團隊】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的前身為學生合唱團(2014年10月成立)以及教職員合唱團(2015年8月成立),自2019年始,正式合并為校級合唱團。建團至今,合唱團秉承多元化和創新的理念,排演了大量古今中外經典及流行曲目,如:《The Water Dance of Lluvia》《Baba Yetu》《Sogno di Volare》《深笑》《告別時刻》等;并在2022年“同根同源·共創未來”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文藝云匯演、2022年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不疫樂乎-文藝云匯演”系列演出、2015-2022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周年音樂會、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 202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星·空”專場音樂會 、202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樂響云端”惠民音樂會 、2019“祖國頌”深圳大學生合唱團大型合唱音樂交響會、2018、2019兩屆“龍崗水上音樂會” 和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專場音樂會等校內外演出亮相,足跡遍布深圳音樂廳、深圳保利劇院、深圳大劇院、成都城市音樂廳、龍崗文化中心等。同時,合唱團員熱衷于阿卡貝拉的演唱方式,改編及演繹了多首國內外知名流行歌曲,如《Stars》《We Are Young》《微微》《Manta》《畫》《說好不哭》《Kill This Love》等,并選擇了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了音頻錄制與MV拍攝。在抗擊新冠肺炎期間,合唱團還創作并演唱原創戰疫歌曲《逆行者》,致敬一線抗疫人員。經過近九年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現已成長為一個能演繹不同音樂風格、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校級合唱團。
?
常任指揮:賀嘉珉
2019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現工作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藝術中心。自2015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指揮兼團長,自2019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管弦樂團負責人,自2020年起擔任大學與深圳交響樂團校團合作項目負責人。師從金聲合唱團藝術總監江楠。
多年來,帶領團隊參演及舉辦眾多大型演出和活動,如:2015-2022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周年音樂會、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202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星·空”專場音樂會 、202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樂響云端”惠民音樂會 、2019“祖國頌”深圳大學生合唱團大型合唱音樂交響會、2018、2019兩屆“龍崗水上音樂會” 和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專場音樂會。除排練與演出外,也注重培養團員的創造力、發散音樂的多樣性和感染力。2019年創辦合唱團阿卡貝拉項目活動,參與作品的改編和制作過程,截至目前共出品了12首作品。2020年,牽頭搭建大學樂團與深圳交響樂團的橋梁,建立校團合作項目,將優秀的職業樂團資源引入大學,幫助大學樂團更好地成長。2021年創建管弦樂團室內樂團,鼓勵樂團學生以室內樂的演奏形式傳遞音樂的魅力,并參與多場校級及校外演出。2022年正式成立阿卡貝拉團,帶領團員參與多場校內外演出,用阿卡貝拉這一藝術形式傳遞更多音樂的力量。
?
?
客席指揮 & 藝術指導 & 作曲:張天陽
青年作曲家。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柏林藝術大學,跟隨葉國輝教授及Elena Mendoza教授學習,曾于漢堡音樂與戲劇學院交換,跟隨Frederik Schwenk教授學習,目前為常駐柏林自由作曲家。他多次與國內外演奏家合作、包括指揮家洪毅全(Darrell Ang)、德國Halle交響樂團、Klangforum Wien、德國Nordharzer城市劇院交響樂團、法國Tana弦樂四重奏團、巴黎Trio Estatico、東京Ensemble Alpha、西班牙Syntagma Duo、西班牙Orquestra de València和德國Brandenburgisches Staatsorchester。他主要關注音樂中音響的前景背景對聽覺感知力以及聽覺時間的影響。他的創作包括交響樂、室內樂、獨奏、聲樂等多種體裁的先鋒音樂作品,在上海、香港、德國、烏克蘭、比利時、奧地利、匈牙利、日本、意大利等地演出,近期代表作品有中提琴三重奏《Ferne N?he Stück》、弦樂四重奏《horizontales Indigo》、聲樂作品《Yoseyose》、樂隊作品《Distanzwirkung》,該樂隊作品將于2023年10月在Brandenburgisches Staatsorchester常規樂季上上演。他既鉆研當代先鋒音樂,也涉及通俗合唱音樂及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創作。他目前是深圳市紅嶺教育集團金聲合唱團的常駐作曲及藝術指導,為合唱團改編及創作合唱作品。同時他是“附近創作Landaround”常駐配樂作曲家。
張天陽合唱作品公眾號:tianyangindigos。
?
?
鋼琴伴奏:王亞楠
青年鋼琴演奏家。本科畢業于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期間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目前在德國攻讀碩士學位。她在鋼琴演奏上有自己對觸鍵的獨到理解,善于通過塑造多個聲音層次達到有個性的音樂表達。她接受過德國許多鋼琴教授的指導,比如斯圖加特國立音樂學院的Nicolas Hodges教授、柏林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Susanne Grützmann教授、埃森富特旺根藝術大學Henri Sigfridsson教授等。她同時積極投身于室內樂、藝術指導以及新音樂演奏,曾得到著名男中音Anooshah Golesorkhi的賞識。
?
鋼琴伴奏:巫艾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2022級本科生,隸屬于思廷書院。中學畢業于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自4歲起學習鋼琴,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鋼琴考級八級“優秀”等級以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鋼琴文憑“優秀”等級,在2019英國皇家國際藝術比賽中獲得黑龍江賽區高中組鋼琴金獎。入校后在新生舞會獨唱節目中擔任鋼琴伴奏。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鋼琴伴奏。
?
男高音獨唱:張至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歌劇表演專業研究生,師從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歌劇與聲樂學術和學部主任石倚潔教授。本科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在校期間獲得山東省青歌賽第18、19兩屆一等獎,以專業前三的成績獲得研究生推免資格。曾獲得第四屆香港國際音樂節少年組銅獎。曾參與山東藝術學院混聲合唱團,在山東省大學生合唱節中獲得團體第一,并隨團參加山東省大型合唱活動“黃河入海”。
?
男高音獨唱藝術指導:王律杰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研究生,師從著名鋼琴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副院長袁芳教授。本科畢業于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初中起就讀于沈陽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曾在世界各地參加演出并有豐富的演出經驗。16歲獲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東北賽區青年組第一名。于2017年12月25日舉辦首場個人鋼琴獨奏音樂會。在2021年1月6日舉辦肖邦鋼琴協奏曲音樂會。曾在沈陽音樂學院附中音樂廳、盛京大劇院、廣州大劇院、深圳音樂廳、中國人民大學音樂廳、臺灣藝術大學音樂廳、意大利伊莫拉音樂學院音樂廳等多地登臺演出。并多次于歐洲、香港、臺灣等地外出學習交流。本科期間被評選為星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優秀創新人才并獲得專業優秀獎學金。在學琴途中相繼受到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韋丹文教授,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譚小棠教授的幫助與悉心教導。并接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首獎及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獲獎者美國鋼琴家Kevin Kenner、?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Jerome Lowenthal、伊斯曼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Douglas Humpherys、曼尼斯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Pavina Dokovska、中央音樂學院吳迎教授、古鋼琴大師Stefano Fiuzzi、柴科夫斯基鋼琴大賽中國獲獎者居瑾教授等數十位音樂大師指導并受好評。
?
昆曲念白:藝依
本名張密,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昆曲表演專業。主修課程:京劇刀馬旦、昆曲閨門旦、貼旦。曾在央視娛樂傳媒有限公司擔任明星導師。深圳市戲劇家協會會員,深圳世紀戲曲藝術研究院理事,深圳市百戲藝源藝術團團長,藝源學府創始人,2014年出演小劇場舞劇“驚夢”主演,2017年至今戲曲進校園合作基地校20所,戲曲音樂進課堂合作基地校13所。
?
手風琴:李夢陽
自6歲起學習手風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手風琴表演專業,師從國際鍵盤手風琴聯盟秘書長、國家一級演員張新化教授。曾在深圳、上海、哈爾濱、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地舉辦的國際手風琴比賽中多次獲獎。現任職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辦公室。
?
?
簫:魏榮
副研究員,國家二級演奏員,深圳市地方領軍人才、深圳市名師、深圳市優秀教師、深圳市教師繼續教育專家,深圳市雅韻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龍華區高層次人才、龍華區學科帶頭人。
從教以來,長期致力于音樂教育、樂團建設、學校藝術教育特色發展及其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輔導學生曾榮獲廣東省中小學藝術展演一等獎、廣東省廣東音樂展演一等獎等各級各類獎項3000余人次。曾主持廣東省“十三五”規劃課題《中小學民族器樂課程建設研究》等各級課題17項,成果專題在2019年第二屆國民音樂教育大會全球同步展示,出版專著《葫蘆絲教與學》《新生活課程-音樂審美篇》《校本課程建設探索》《走近國樂》,開發市級繼續教育課程4門,區級繼續教育課程8門,主持深圳市好課程《走進國樂》《葫蘆絲入門與名曲賞析》。
?
其他器樂伴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管弦樂團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管弦樂團,成立于2015年,成立之初由校內熱愛古典音樂的同學組成,他們來自不同學院和專業,因為音樂結緣,歡聚一堂。自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管弦樂團正式成為校級管弦樂團。管弦樂團的初衷為致力于推動古典樂在校園的發展,傳播經典音樂作品以及現代音樂作品。管弦樂團曾于2015至2022年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會、2017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專場音樂會、2019“龍崗水上音樂會”、202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唱團“星·空”專場音樂會和202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樂響云端”惠民音樂會等大型演出,足跡遍布深圳保利劇院、深圳音樂廳、龍崗文化中心和大運中心水上舞臺等。管弦樂團曾演繹多部優秀作品,如:《培爾金特》《加勒比海盜》《天空之城》《阿萊城姑娘》《哈利波特組曲》《Let it Go》《Show Yourself》等,其中部分作品與合唱團合作演繹。2020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與深圳交響樂團啟動校團合作計劃,正式開展合作項目如聲部課、重奏課、合作演出等。2021年7月,管弦樂團受邀于坪山大劇院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朗讀者》第二季宣傳片拍攝。作為校級藝術團體,管弦樂團在未來將演繹更多經典作品。
?
主持人:李昊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2020級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隸屬于祥波書院。入校加入合唱團以來,跟隨合唱團參與校內外多場大型演出,曾擔任合唱團男高音聲部長,現任合唱團團長,曾主持校內多場大型活動。
?
?
大學藝術中心
拉近學生與文化藝術之間的距離
讓“夢·想”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