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預告 | 藝術課程第八期學生作品展——關于“我”首飾美學課程與實驗展
首飾美學課程與實驗展
關于“我”
?
?
藝術課程第八期
?
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擁有首飾,
過去的首飾是交換、祝福與榮耀的載體。
而今天的首飾應該是人精神世界的外現,
且能經由首飾可以反觀內己。
認識自己比了解文化更難,
通往自我深處的世界后,
以飾達性,
言之有物。
?
張碩&小文? 東長首飾工作室
?
?
【展覽詳情】
?
主題?
關于“我”首飾美學課程與實驗展
?
開幕時間
2021.10.29 (周五) 15:00
?
展期?
2021.10.29 - 11.30
10:00-18:00 (周一?- 周日)
?
地點?
深圳市龍崗區龍翔大道2001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TC101 空間
?
開幕活動報名?
?
指導老師及策展人?
張碩 & 陳小文
?
藝術課程項目助教團隊
吳千尋?? 丁欣怡
?
主辦方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藝術中心
?
技術支持?
東長首飾工作室
?
?
在藝術課程第八期——首飾設計美學課程中
張碩老師 & 陳小文老師
帶領大家去探索首飾中蘊含的自我
用美學的思辨去反思設計
以“我”為主題
開展首飾美學課程與實驗展
通過6節課程的學習
許多優秀的首飾作品由此誕生
?
?
【部分學生作品】
?
01 《向日葵》
張可馨
數據科學院?統計-數據科學
思廷書院
這枚戒指的設計啟發自Boucheron在2018年推出的Hortensia Rosita戒指,它試圖用鉆石裝飾下保留原始花瓣機理的繡球花來表達紛雜世界中完全本真的自我。但是,限于制作材料和工藝,我在制作的過程中逐漸放棄了這種表達方式,轉而用現有的材料、在有限的時間里、以另一種形式表達出了類似的意義——一朵自我意義上閃閃發光的向日葵。
這個過程讓我堅定了自我意識在人生中容易被忽略但是無可代替的重要意義: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一種自我意識的滿足。
?
02 《一個她者的自白》
楊程揚
人文社科學院?應用心理學
學勤書院
你好,陌生人。
這里展示的,是一個她者的自白。
我是一塊被社會涂上底色的畫布,也是一個在這塊畫布上擁有最大自由的畫家。
有人說,女性注定成為他者:一種第二性的人。我不是很聰明,不明白這些宏大的性別問題。但我打心里知道,我愛我女生的性別,愛做一個搖擺著接近真實自己的她者。
女性標簽于我而言,是束縛,也是保護;是扮演,也是真實;是我苦惱的限制與歧視,也是我依賴的善意和關懷。
標簽和我,一直回旋著,平衡著......它是我,又不是我,過去外貌焦慮,衣著寬松,暴飲暴食的人是我。現在穿吊帶衫,扎六個耳洞,偶爾小酌、跑馬、徒步的人也是我。
一次次,抱抱那個脫離"規范"的自己。我知道,我不必扮演誰。符合標簽也好,離經叛道也罷,還是在溫馴和自由間左右搖擺,都是我真實的模樣。
跌跌撞撞,性別的枷鎖成了我優雅但是沉重的項鏈。我偶爾佩戴,為了素雅從容;偶爾摘下,為了振翅高飛。
我和它,不可分割。
我用手指捏出一些形狀,將它們佩戴在身上。我知道,這是我的自白書。
?
03 《樹》
宋心怡
人文社科學院?翻譯
祥波書院
“如果你在山野中,在暮色四合時凝望過一棵樹,足夠長久地凝望一棵樹,直到你和它一并消融在黑暗中,成為夜的一部分——這種體驗,經過多次,你會無可挽回地成為一個古怪的人,對什么都心不在焉,游離于現實之外。你就很難再回到真實的人世間,撿起上進心,努力去做一個世俗的成功者了。因為你已經知道了,在山野中,在天一點一點黑下來的時刻,一切都無關緊要。知道了就沒法再不知道。”
——陳春成《夜晚的潛水艇》
這是陳春成的樹,而我也遇到過我的樹。
在高原旅行時,我曾獨自花了幾個小時沿著山的脈絡行走,一直走,走入深重的綠色、漂浮的霧氣、曠野的無聲之中。最終我在被黃昏吞沒之前遇到了那棵樹——像是無邊的曠野里的一個終點,安靜地在那里停留著、等待著我的樹。
在此刻,一切都無關緊要。
知道了就沒法再不知道。
?
04 《Bond》
劉玥彤
經管學院?市場營銷
思廷書院
我們不是孤立的個體,我一直在尋找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聯系。痕跡。我能留下什么?
現在的我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找到作畫的筆,拍攝的相機以及雕刻的銼刀。我們一直尋找,從不回頭,即使那里有自己與這個世界最堅固的聯系。
“真正的消失是被遺忘”,如果有一天他們都消失,我會不會變成浮萍?
?
05 《編織》
雷澍欣
人文社科學院?應用心理學
祥波書院
它是在和自己相處、對話中誕生的作品
它也是經過了好幾次重新開始與擱淺的作品
它是銀線和銅線的纏繞
是一枚胸針
表達著狀態
表達著生活
太陽和月亮
金梭和銀梭
在時間的流動下
不斷編織著故事
?
它讓我想起了數學符號“∞”
在變化中不斷延伸
它讓我想起了飛天
想起了舞蹈和音樂
想起了我熱愛的生活
?
它并不完美
但我很喜歡它
謝謝它
讓我感覺
讓我發現
鼓勵著我
勇敢而愉快地
去編織
去生活
?
06 《流向》
黃馨儀
經管學院?會計學
學勤書院
?
我嘗試去解答"我是誰",但答案不那么具象。
這枚戒指的形狀由細到粗,近掌心那端保留著一些不平整的面。這是我一點點認識自己的過程。亮面常常能被欣然接受,但直到我有勇氣看清暗面,感受到它們獨特的美感時,我才開始看到完整的自己。
這枚戒指包含了三個元素--容器,是我對世界的選擇、解構、重組和內化;水流,象征著等待時機成熟的情緒,及這份情緒外的努力和堅持;指引,是我牢固的部分及喜好。
——跟隨"我”的指引,通過接觸世界豐富和構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保持等待、努力和堅持這大概就是對"我"的概括了。
而對 “我是誰”的回答,我想在二十歲的年紀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上游的河流它流向的終點,答案在努力和堅持后的時機成熟時。
?
07 《頂針》
楊睿
經管學院?
思廷書院
這件作品與我的外婆有關:2020年8月,她離開了世界,比月亮早一些。
這是我第一次直面親近之人的死亡,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有過太多難以言說的,漂浮的,流動的情緒,它們把我層層包裹。所以在這一場表達自我的實驗里,我打算回到原點,重新整理這一份回憶。
靈感來源于外婆的老物件:頂針。頂針保護人在縫紉時不被尖銳的針刺傷,我抽取了這部分寓意并作出了延伸--它是我躲避傷害的保護殼。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我用刺穿的孔回應這個概念: 我想要離開自我否認,自我逃避的狀態。戒指上不平整的切面對應著我復雜多面的情感,它們凝固的形態,就像剛結痂的傷疤。
現在,呈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枚褪色的頂針,一身軟化的盔甲,一塊溫暖的石頭,我曾經的保護殼。
?
08 《模樣》
韓翌靈
經管學院?市場營銷
祥波書院
你打磨著這枚戒指的模樣,
正如同你們也曾互相打磨著彼此。
“啪嗒”一聲,它沒有你想象中的堅固。
碎成兩瓣是手足無措的,但丟棄是你沒想過的。
銅線下意識地纏繞,這算是修好了嗎?
?
被重新焊上的兩瓣,順其自然地回到掌心中。
打磨、斷裂、纏繞、重塑中,
你看見了你們的模樣。
我看見了自己的模樣。
?
【指導老師及策展人】
?
張碩 & 陳小文
?
張碩,平面設計師,獨立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客座講師,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
陳小文,珠寶首飾設計師,獨立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客座講師,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后赴巴黎珠寶工會研讀珠寶工藝與設計,回國后于2012年創立珠寶品牌東長。
?
更多學生作品,請前往展覽現場觀賞
?
?
【大學藝術中心藝術課程】
大學藝術中心將開設不同藝術類別的帶學分課程和不帶學分課程,邀請藝術家制定教學計劃,并邀請多位客座講師和教授授課,使得藝術課程與藝術活動相輔相成。
?
?
大學藝術中心
拉近學生與文化藝術之間的距離
讓“夢·想”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