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21期駐校藝術家易連個展項目

折疊折疊折疊折疊

?

策展人?李晟曌

展期 2021.04.14-05.2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TC101 SPACE

Opening:

2021.04.14 (Wednesday)?

16:30-17:30

?

校外報名二維碼

掃描后請上滑填寫進校防疫報備

2

?

前言?

角色與分身?

在一個飄蕩于湖面上的透明球體內,貌似耶穌的智利藝術家哈維爾,被邀進行一場名為《行星脫口秀》的表演,在給定的關鍵詞(“旅行”、“月球”、“行星”、“水”、“漂泊”等等)基礎上,哈維爾即興完成演說。球體中的空氣,隨著不斷的言說,慢慢被吐納成二氧化碳與水霧彌漫其中,也一點點地困囿言說之人。

3

行星脫口秀?

影像裝置

單屏影像,彩色,有聲,HD,10’45”,透明PVC 球(200cmφ),文字

尺寸可變?

2019

?

北海道的雪山上,駐留機構S-AIR的管理者Umi,受邀請一邊講述自己的工作經歷,一邊向山頂推動不斷變大的雪球,形如古希臘神話中的推著巨石的西西弗斯。(《神話練習》)

4

神話練習?

影像裝置?

單屏錄像,彩色,有聲,4K,10’36”

尺寸可變?

2019

?

被招募的10位志愿者,受邀根據要求完成同一個任務,他們將根據各自不同的知識和生活背景、生命經驗和途徑,來完成這項任務并講述它,這個行動被命名為《我看到的風景》。

以上這些邀請,都來自藝術家易連。這些受邀者,時而是作品中的“角色”,時而又像是藝術家諸多的“分身”。

他們——這些作品中的“他者”們,既有普通的他人,也有來源宗教、神話涵義上的他者、有以一身化作數身分身而成的他者,也有像拉康所描述的,以語言分離而成的“言說”的我與“所說”的我相區分的他者。

在與易連關于創作的交談中,他曾多次提及“溝通”以及“他者”對于他的重要性:他者包含異于自我的一切人、生命體、物。藝術家希望了解除自我之外的他者的生存狀態、信息、想法、體驗……

藝術家猶如一位編織者,將自己手中的線頭取其一縷,交給了這些不同的主體,也即他者,由他們把它編織入各自攜帶的經緯背景中,進而反饋回來,在這個反復的溝通、折疊過程中,希冀產生出一個不同于自我和他者的全新的“象”。

?

填空與折疊?

他者永遠是一道巨大的填空題。

易連把自己的幾次駐地項目統稱為“填空者”,“空”在《說文解字注》中解作“天地之間亦一孔耳”,以此,或許我們和萬物都可被視作是天地間的“填空者”。萬物、他人與我之間,伴隨著溝通具有的復雜性、不完整性和難以抵達。藝術在這里成為了一種可能性的路徑,它能用特有的方式進行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信息傳遞與鏈接,并且使之像漣漪一樣蔓延、擴散。5

大空山和小空山?

影像裝置

雙屏影像,彩色,有聲,兩分鐘循環

尺寸可變?

2018-2021

?

折疊則是一種動作或操作,是關系的重塑,獲得超越性的連接和溝通的路徑,形成新的視角與對話的可能,顯影多重的內外。

經過折疊,《兩個鼻環》中自然的物和人造的副本,《不可見的風景》中抽象的國家、邊境、內外概念與重疊難分的平面圖像,《光的長度》中的照與被照、互為你我的關系,《燃燒》所連接起的上與下、現實和想象。《大空山和小空山》中被并列在同一型置的彼此等等這些看似二元、對立的事物,都在原來看似穩固的位置、概念上發生了位移。在不斷的折疊變化中,這些可能性和復雜性被指數疊加,往來不窮。

6

不可見的風景

收藏級藝術微噴,手工繪圖

120cmx61cm×4

2018-2021

?

面對空無,折疊和填空是應對的手法,像是路徑和空間的構造,在深淵之上凌虛安設橋梁。禪宗有偈語云:“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或許,只有如此極端的知-行維度,才能把握住事物的變化以致通達。

?

藝術家簡介

7

易連?

1987年生于江西宜春,2012年研究生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現生活工作于杭州。

易連的創作形式包括影像、裝置、攝影、繪畫等。他的作品往往基于個體的生命經驗而非純粹抽象的概念或形式,早期作品側重于圖像中的敘事、超現實場景的營造以及切身經驗中荒誕感的捕捉;近幾年的創作圍繞“他者”、“溝通”等關鍵詞展開,藝術家意識到與他者“溝通”的復雜性、不可能性及多層次,試圖通過藝術的方式來獲得一種路徑,得以去連接、理解和體驗他者(人/物/生命體),也重新抵達和認識自己。“藝術這件事的魅力在于能做到這點,與他者共享信息以及與更多產生關聯。“

個展

“易連-天堂電影院”,本來畫廊,廣州(2018)

“時間軸上空無一人”易連個展,望遠鏡藝術家工作室,北京(2016)

“畜牲-易連個展”,清影藝術空間,杭州(2015)

群展

2020?—

“上海的客廳”當代藝術邀請展,真寶藝術基金會,烏南396空間,上海

“傾聽冰面,霧中呼吸與吹熄蠟燭的目光”,陳棟帆、方偉、廖文峰、易連四人展,清影藝術空間,杭州

“一棵樹五十個想法”公共藝術項目,天目里,杭州

2019?—

“不事生產”—易連,Javier González Pesce雙個展,幾點藝術中心,錦溪,江蘇

“沒有杯子的水”— 廖文峰、易連雙人展,清影藝術空間,杭州

“張培力、耿建翌的學生們”,西岸藝術中心,上海

2019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發現獎提名展,廈門

“填空者—練習”S-Air 2019駐留創作展,S-Air 展覽空間,札幌,日本

?

策展人簡介

8

李晟曌

獨立策展人、寫作者,“開放問題研究所”(Open Matter Institute)研究員。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ICAST)。專注于藝術家的深度個案,并致力通過策展實踐、理論研究及寫作,思考“反建制”的意義,提案藝術-生活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