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二屆文藝季——速度 // 時間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二屆文藝季——速度//時間
2020.11.15-2021.2.26
?
2019年,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藝術中心發起的首屆文藝季“科幻漫游” 成功舉辦,用科幻文化拓展了藝術與多學科融合的可能性,搭建了校園與先鋒機構合作的橋梁。
2020年,由大學主辦,大學藝術中心承辦的第二屆文藝季,定位于“公共藝術”,經近一年籌備即將于11月15日正式拉開帷幕!
本屆初衷希望讓美學深植于校園各個角落,將藝術語匯浸潤延續到更廣空間,與深圳及城市發展產生更多的連結與對話。
?
為什么是公共藝術?
在社會高速進程的今天,公共藝術作為生活中的留白,在日常中為我們開辟了一個空隙讓時間短暫停留,獲得對周遭的思考,感受,是促成每個人與世界及他人相遇的媒介。通過與藝術不期而遇的互動,收獲審美的愉悅和溫暖。
校園里的公共藝術將更體現因地制宜的特點,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或風格,都將對空間發揮積極作用,消弭固有邊界,拉近我們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
主題闡釋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加速”一直是深圳文化的熱詞。速度是如何被時間定義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是什么?速度的快與慢對人到底意味著什么?......
一種庸常的“速度觀”將速度視作“客體化”時空的展開,此種速度是鐘表盤上跳動的指針,它轉瞬即逝且不可把握, 它與人無關。而策展人試圖尋找一種生活速度,并將“時間”納入對“速度”的討論之中。?
在“加速主義”和“消費主義”的背景下,我們如何得以擺脫“客體化時間”的操控,向切身的生活時間回歸。我們如何在速度中存在,如何不斷地在速度中選擇籌劃自身。這是策展人的追問,也是這次文藝季拋給我們的追問。
?
以獨特視野解構速度//時間與校園空間的關系,閱讀周遭環境中的熟悉感與陌生感,用平凡事物觸碰內心感動,在不斷的互動中注入無限生機。
本次文藝季是首次將大體量公共藝術作品完整呈現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中的創新之舉。從規模、形式及理念設計,都是一次突破性的藝術探索。與專業藝術機構的合作更將校園與當代藝術生態進行了全方位的藝術融合。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第二屆文藝季——速度//時間
2020.11.15-2021.2.26
?
開幕時間
2020.11.15?14:30-18:00
地點
TC101
活動流程
序幕——【對談】
14:30-16:00
嘉賓:策展人+參展藝術家
開幕——【開幕式】
16:30-17:00? 開幕致辭
17:00-17:30? 策展人導賞
17:30-18:00? 音樂演出
參展藝術家?Artists?
?
蔡伊楠?Cai Yinan
“這個裝置更像是一個可以通過你的身體情緒與時間發生聯系,感知生命的空間。在這里,回到時間的本身。”
藝術家簡介 :
“生產過許多稀奇古怪的作品,?專長是成為陌生人。”?
蔡伊楠是深圳本土知名插畫師,擅長為品牌設計插畫、平面設計、墻繪、舞臺美術等。 參加的項目包括:深圳城市雙年展、 深圳鹽田青年藝術周、香港話劇團、魅族科技、超級大猩猩健身房、深圳圈創101、胖鳥劇團等。 她的繪畫風格多變,色彩豐富,能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
作品簡介:?
作品名:《3.745》
尺寸:3,400 x 2,400 x 1,700 mm
創作年代:2020
材料:玻璃鋼,LED燈
作品信息:
時間就在這一呼一吸之間,快慢也只是相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有自己確切的時間感受。?時間是私密的,是無法分享的。即使是相愛的戀人正在相擁親吻,對那一刻時間的感受定義也是不同的。時間如同真理,是無法觸碰的,是虛無的,但卻不能否定時間與真理的存在。
如何專注于眼前的這一件事,如何只專注于當下你邁出去的這一步,感受腳趾觸碰地面那一瞬間的力,感受身體中每一個機能的運作。如何感知現在當下時間一秒一秒地消逝,又或者是感知下一秒新的時間的誕生呢?某種意義上來講,時間便是永恒了。?
這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功課,或許也是真切感知生命,趨近真理的一種方式吧。這個裝置更像是一個可以通過你的身體情緒與時間發生聯系,感知生命的空間。?
在這里,回到時間的本身。
?
金炳昊(韓國)Byoungho Kim (Korea)
“這件作品源于花卉的再繁衍結構。花朵在沉默中繁衍繁殖,我認為人類的繁衍系統也是如此。”
藝術家簡介 :
金炳昊自韓國弘益?學學習美術之后,又于韓國中央?學學習以工科為基礎的視覺技術藝術專業。藝術家將藝術作品設定為規范、規則和體系等在社會協議下制作的產品,用圖紙代替手繪,將作品的生產系統進行徹底地分工化生產。將精密設計和加工的金屬作品插入電路以實現“聲音雕刻”,是藝術家對雕塑創作?式的全新探索。
其作品曾在<眩惑>(阿拉?奧畫廊, 2018),<不可見之物>(韓國SOMA美術館, 2010) 等十余次個展及?<靜安國際雕塑展>(中國上海, 2012), <韓國之眼>(倫敦薩奇畫廊, 2012)等眾多群展中展出。
作品簡介?:
作品名:《31無聲的傳播》
尺寸:8,300 x 3,000 x 3,800 mm
創作年份:2020
材質:不銹鋼表面聚氨酯涂層
作品信息:
這件作品源于花卉的再繁衍結構。花朵在沉默中繁衍繁殖,我認為人類的繁衍系統也是如此。作品“Silent Propagation”是表達人類欲望無聲繁衍的再生產。由26根管子組成的這一系列作品形象化地展現了人類欲望的幻想,這些幻想無聲地產生、結合在一起并得到傳播。
通過這件作品,藝術家試圖展示各種要素的價值,無論這些要素的規模大小或個體意義如何。這與工程師如何組裝小部件來制造最終產品有些相似。這些部分看起來規模很小,但如果沒有它們,整個系統就不完整。
聲音是我喜歡使用的“媒介”之一。聲音的本質是頻率振動,這些振動通常被視為眼睛所見的幾何圖案。通過改變這些幾何圖案的過程,即調頻,使他們成為藝術作品的聲音。聲音的產生需要一個小裝置;計算機編程源代碼被保存到這個裝置上,該裝置利用直流電源(DC)供電。
?
彭立彪?Peng Libiao
“這是一片傳奇的土地,是開拓者的樂土,是冒險家的樂園。”
藝術家簡介 :
2009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致力于探索雕塑本體語言與材料的更多可能。
曾參與過的展覽包括:“第五屆深圳公共雕塑展”(深圳?2019);“臨時現場”(美成空間?深圳?2018);“并行世界—中德建交45周年當代藝術展”(德國?2017)?;“找朋友—藝術櫥窗—憂傷的招財貓”(今日美術館?北京?2016);“第一屆深圳當代藝術雙年展”(深大美術館?深圳?2015)。
現生活工作于深圳。
作品簡介:
作品名:《大地驚雷》
尺寸:2,000 x 2,000 x 2,530 mm?
創作年代:2020
材質:不銹鋼,LED?控制器
作品信息:
這是一片傳奇的土地,是開拓者的樂土,是冒險家的樂園。就像珠三角的雷雨季,太平洋升騰的能量與古老的大陸之間的博弈,在這片臨海的土地上一聲聲的驚雷,一道道的閃電,比喻開天辟地,隱喻跨入另一世界的通道,象征無限的可能性。我以一種帶有“深圳式”的眼光和心境來訴說一個不那么“自我”的景觀。
?
pink;money
“貫穿館內外的作品以分體式的形式知冷知熱、知風知雨甚至去捕捉周遭生命的活動。”
藝術家簡介 :
pink;money是由新媒體藝術家、程序員尤龍和視覺設計師、實驗電影導演沈琪共同創建的新媒體藝術團隊。他們在生成設計、人機交互、聲像藝術、互動裝置、參數化設計、動態影像設計、實驗噪音藝術等領域有著共同的興趣和專長。
pink;money作為新銳新媒體藝術團隊,活躍于香港和內地多項新媒體藝術展覽, 聲/像藝術演出, 表達著新生力量對混亂與秩序的理解。最近的展覽和演出包括“香港Sonar音樂節”;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宮里過大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時間迷宮”等。pink;money現已簽約摩登天空MVM視覺廠牌。
作品簡介:
作品名:《蘚像》
尺寸可變
創作年代:2020
材質:電子樹,傳感器,顯示器
作品信息:
美好的是生命,而真實的是數據,數據需要解讀才能被理解,或者被轉譯才能被解讀。貫穿館內外的作品以分體式的形式知冷知熱、知風知雨甚至去捕捉周遭生命的活動,具象的世界被傳感器抽象成數據再在一片隱藏在苔蘚中的重新誕生和演繹,形成一種新的聲像形式。
?
沈琪 Julie 【EMBER】
“任何一個經過夾縫的人將被引力吸引到這顆能量中心,就此消失”
藝術家簡介 :
余燼工作室是由三支藝術團隊共同發起的創作平臺,位于深圳。出于對新媒體藝術的熱愛與對感官表達的追求, 團隊將成員多種學科能力及鮮明個性匯聚為一體,持續輸出新的創意概念。以裝置、程式、影像、聲音等媒材為界面,結合交互與現場表演作為溝通語言,邀請參與者共享當下感受、引入思考和想象的飛馳。
作品簡介:
作品名:ELONGATED GATE
尺寸:5000 x?4000?x?3000 mm
創作年代:2020
材質:LED屏幕,燈
作品信息:
在一個質量非常大的能量外圍,有三個虛構的、奇異特性的夾縫,任何一個經過夾縫的人將被引力吸引到這顆能量中心,就此消失,甚是光線是無法逃離的。在這個空間中,任何生物都被這個能量吞噬著,時間和空間也在這個能量周圍被壓縮。當他試圖舞動自己,或是跳躍,或者觀察,或是最終以克服自體的逃逸速度逃出夾縫,但留存于那一刻夾縫時間中的信息,被無限放慢,并反射出來。
?
謝文蒂?Xie Wendi
“我嘗試從想象和象征的角度去表現這一命題——就像給空氣‘描邊’”
?藝術家簡介 :
2012年研究生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2010年本科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現生活工作于深圳。
創作涉及繪畫、雕塑,擅長運用玻璃材料。2013年在英國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first step舉辦個展“另一個我”;2017年在深圳觀瀾舉辦個展“漏氣”。曾入選2013年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編《New Glass Review34》全球新晉一百件玻璃作品。作品曾在中國、英國、捷克、德國、美國等地展出,被私人及博物館收藏。2016年創作公共藝術作品大幅玻璃鑲嵌“美麗新世界”,于深圳地鐵機場站永久展示;2019年創作玻璃鑲嵌公共藝術作品“海之光”,于深圳地鐵前灣公園站永久展示。
作品簡介?:
作品名:《追氣》
岸上:
尺寸:625 x 625 x 3000mm(含基座)
創作年代:2020
材質:手工吹制玻璃、鏡面不銹鋼、高清銀白鍍膜玻璃、LED燈
水里:
尺寸:2600mmφ
創作年代:2020
材質:手工吹制玻璃、鏡面不銹鋼、LED燈
磚墻:
尺寸可變
創作年代:2020
材質:手工吹制玻璃
作品信息:
我對物質的形體很感興趣,并嘗試從形體的角度去表現“空氣的速度”。就像給空氣“描邊”,我借助透明玻璃被吹起后充氣般地、富有韌性的球泡形態來表達“空氣”,并通過港中大(深圳)校園里不同的地點(介質)表現空氣的速度。這些地點分別是:岸邊、水面和磚墻之間。選取這三個點是因為它們是連續的地點,空氣無所不在,就像月亮門框景的作用一樣,我將空氣“框起”。追蹤它,描繪它,形成新的“景觀”。是為“追氣”。
?
徐子薇?Xu Ziwei
“這件作品可以讓觀眾走上去…是在柔和舒適光芒籠罩下漂浮的島嶼。”
藝術家簡介 :
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壁畫系。
現工作居住于深圳。
近期參展: “炙熱元素”(安云藝術中心 深圳 2020) ;光斑”(華僑城文化廣場 成都 2019);“制造之外” (雅昌美術館 深圳 2019);“探索家未來生活大展-向心合圍展中會”(鳥巢南廣場 北京 2018)
曾獲第六屆“明天雕塑獎”特等獎;“青年傾向”優秀視覺作品雙年展二等獎;《我的身體略微大于整個宇宙》獲得學院優秀作品獎,該作品由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收藏。
作品簡介?:
作品名:《柔軟》
尺寸:5100?x?5300 x?1300?mm
創作年代:2020
材質:玻璃鋼,LED燈
作品信息:
在柔和舒適光芒籠罩下漂浮的島嶼。藝術家嘗試用類似布料感柔和的起伏作為載體和像是氣泡一樣的呼吸光,像是有生命般的變化,像水一般的流動,營造一種使人舒適愉悅的氛圍,課外之余的路程中增添一絲輕松愉悅和樂趣。
這件作品可以讓觀眾走上去,因此它有多種用途,例如在課后可以作為一個水中舞臺,供學生在上面演出表演;又或者在上面放懶人沙發,作為聊天休息看書的平臺。
?
楊牧石Yang Mushi
“透過不斷扭曲的重復性動作把經典的生產模式、疾速發展的城市節奏、急促的呼吸頻率、生產者的手工作業以及尖銳的信號融合在醒目的白光中。”
藝術家簡介?
201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最近的個展包括?“原地消失”(麥勒畫廊?北京?2019);“強制執行”(?麥勒畫廊?盧森?2018);“殘軀敗體”(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8);“無效生產”(麥勒畫廊?北京?2016)。
群展包括:“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建筑性呈現”,(千號館?邁阿密??2019);“上海十六景”(毛麻倉庫?上海??2019);“時代的鏡子”(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9);“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三千界”(牛房倉庫?澳門??2018);“守望原鄉——2018廣安田野雙年展”(廣安??2018);“The Dark Matters”(白兔美術館?悉尼??2017);“視態之問——青年藝術家的視野與在地經驗”(廣東美術館?廣州??2017);“今天重做”(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2016)等。
曾被“保誠眼——亞洲當代藝術獎”提名。
現生活和工作于上海。
作品簡介?:
作品名:《扭曲》
尺寸可變
創作年代:2018-2020
材料:霓虹燈管,變壓器,電線
作品信息:
霓虹燈是經典的、傳達廣告和信息的裝飾工具;而扭曲則是制作霓虹燈的基本手段。作者選取常規的白色燈管,通過不同程度的折角處理做出近似、卻有差異的幾何形光線。白光象征著工作中的光線,轉折則指向了現實中的變化。圖像的形式參考了文字、亂碼、心電圖和k線圖。閃動的光線則把意外、死亡與生命扭曲在一起。藝術家試圖透過不斷扭曲的重復性動作把經典的生產模式、疾速發展的城市節奏、急促的呼吸頻率、生產者的手工作業以及尖銳的信號融合在醒目的白光中。也試圖通過置光于燈塔點亮觀者對于城市未來的想象。
?
?
從所有作品中,我們將看到每位藝術家對于“速度//時間”主題的極度熱愛,以及從他們所在的時空里捕捉可見可感之元素,闡述其與現實世界所產生的微妙對話。并竭盡所能地實現在校園中展示。
通過不同介質構建出的獨特雕塑語匯,讓每一件作品都凝視著當下的瞬間和永恒,蘊藏了“速度//時間”里生生不息的能量。
當你駐足在某件作品前,感受校園由此產生的空間變化時,每一次呼吸吐納都印證著某種純粹的存在。
沉浸在和藝術共鳴的每一秒,
就是本屆文藝季即將帶給你的詩意。
?
?
活動日歷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 |
? |
? |
? |
? |
? |
2020/11/15 |
? |
? |
? |
? |
? |
? |
開幕日 |
16 |
17 |
2020/11/18 |
19 |
2020/11/20 |
21 |
22 |
? |
? |
講座、導賞 |
? |
放映座談會 |
? |
? |
23 |
24 |
25 |
2020/11/26 |
2020/11/27 |
28 |
29 |
? |
? |
? |
導賞 |
放映座談會 |
? |
? |
2020/11/30 |
12/1 |
2 |
2020/12/3 |
4 |
5 |
6 |
辯論表演賽 |
? |
? |
導賞 |
? |
? |
? |
7 |
8 |
9 |
2020/12/10 |
11 |
12 |
13 |
? |
? |
? |
導賞 |
? |
? |
? |
14 |
15 |
16 |
2020/12/17 |
18 |
19 |
20(考試周) |
? |
? |
? |
導賞 |
? |
? |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
? |
? |
? |
? |
? |
? |
28 |
29 |
30 |
31 |
2021/1/1 |
2 |
3 |
? |
? |
? |
? |
? |
? |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11(新學期) |
12 |
13 |
2021/1/14 |
15 |
2021/1/16 |
17 |
? |
? |
? |
導賞 |
? |
校外拓展 |
? |
2021/1/18 |
19 |
20 |
2021/1/21 |
22 |
23 |
24 |
讀書會 |
? |
? |
導賞 |
? |
? |
?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活動時間以最終公布為準
?
?
?
?
?
?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承辦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藝術中心
總策劃:徐揚生校長
出品人:黃順真
項目經理 : 唐卉茜?
項目統籌 :韓雨?
學術主持:欒倩
策展人 :李榮蔚
策展助理 :胡安琪?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首字母先后排序):?
蔡伊楠?
EMBER
金炳昊(韓國)
彭立彪?
pink; money ?
謝文蒂?
徐子薇?
楊牧石?
學術支持:
深圳市城市設計促進中心?
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
合作伙伴:
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
?
請掃碼了解更多文藝季活動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