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給予了生命源源不斷的希望,

也給予了我們無邊無際的想象空間。

深邃闊海,浩瀚星空,

鯨魚躍起,海豚歡愉。

?

海洋也是藝術領域里重要的元素。

許多藝術家將珍愛海洋的意識融入作品,

呼吁大家關注和呵護飽受摧殘的海洋。

?

本期“藝常分享”,知名攝影師、海洋保育工作者及第八期駐校藝術家白小刺為大家分享——大鵬海洋豐年祭,一個關于海洋與藝術的在地項目。

??

1

大鵬海洋豐年祭

?

大鵬半島位于深圳東南部,這里有深圳次高的山峰,有深圳最深的海溝,在歷史上,這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這里是深圳海洋生物最為豐富的區域,生活著五六十種石珊瑚,上百種魚類。自從深圳進入城市化的進程,這片海洋也在承受人口壓力,人類向大海的索取一直沒有得到約束,春天的小魚來不及長大,海底的珊瑚躲不開無處不在的海洋垃圾。

?

偶爾有海豚造訪這里,盤桓不久就棄之而去。

2017年,有一頭抹香鯨來到深圳海域,不幸被漁網纏繞,最終也死在這里。

?

對海洋無止境地索取,經年累月,最終讓曾經富饒的海洋變得貧瘠不堪。

豐年祭,是一種祈求豐收的民間活動,五月份,南海開始伏季休漁,我們在大鵬半島舉辦海洋豐年祭,我們祈求海洋豐收富饒,讓海洋可以休養生息,我們制造抹香鯨的雕塑,以此為圖騰,愿它的精神在深海之處得到安息,愿不久的將來,可持續發展的海洋,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

海洋豐年祭堅持本地性,從本土的文化之根里生長出海洋之花;堅持藝術性,用藝術的方式激活民間社區活力;我們還崇尚科普性,用科學理性的光芒照亮海洋康復之路。

?

在海洋豐年祭,這里將舉辦草地音樂會、深海熒光電音派對、海洋文創集市、海洋講座。我們是生活在大鵬的一群文藝青年,我們愛生活,愛海洋。

??

《大鵬海洋豐年祭》視頻

??

2

?

公共藝術作品:?《鯨鼓》

?

此外,白小刺也將對海洋的關愛注入了公共藝術作品中。白小刺作品《鯨鼓》,于2019深圳雙城雙年展鹽田分展場展出。《鯨鼓》由戶外公共雕塑和室內文獻兩部分組成。戶外公共雕塑作品于展館入口處,將海洋場景的鏡頭拉近,展示了深圳沿海鯨豚保育的迫切性。

?

白小刺個人簡介?

白小刺先生2004年開始從事專業攝影,其攝影聚焦點為中國城市化,攝影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多個當代藝術展,近年來投身深圳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現為『潛愛公益』、『土木再生』等NGO理事。目前正在長期拍攝的項目有“我住在這里”、“政府大樓”、“如何移動”等大型文獻攝影項目。他的攝影博客作為中國唯一的攝影博客曾獲德國之聲,荷蘭國際廣播電臺等媒體獎項。

?

白小刺的經歷可以看得出他頗為“隨心所欲”。大學專業學的是服裝工程,因此他精通各種面料的質地;互聯網興起時,他卻轉行做了網頁設計師,因而精通電腦操作;閑暇時經常在論壇上發帖針砭時弊的他又被報社挖走成為專職寫手;寫著寫著,他又拿起了相機,開始將時間“凝固”在那一瞬間,展示給更多的人看。

?

他曾參與過2007?大聲展”、“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2009?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2011 Milton Keynes?社區展”、“2012何香凝美術館兩岸四地藝術交流展”和“2016hereisZINE東京創作展”等展覽。

?

大學藝術中心

拉近學生與文化藝術之間的距離

“夢·想”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