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金秋十月,正是“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之時,在月初舉國同慶的日子里,又恰逢中秋。北平俗曲曾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節,家家戶戶把月餅切,香蠟紙馬兔兒爺,猜拳行令同賞月。?”

月餅和燈籠向來都是中秋兩大象征。一謂團圓,一謂平安。10月5日學勤書院邀請每一位未能回家的學生共同參與“賞燈追月”活動,大家一起來親手做月餅,制彩燈,慶佳節。(是不是心動了呢?記得點擊底部的“閱讀原文”報名參加哦!)

時間:10月5日,10:00-12:00?

地點:學勤書院AB棟架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