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講堂】π共軛的結構多樣性:從清潔能源轉換的共軛聚合物到環境修復的無金屬碳催化劑
主題:π共軛的結構多樣性:從清潔能源轉換的共軛聚合物到環境修復的無金屬碳催化劑
主講嘉賓:戴黎明教授
主持人:唐本忠教授
日期:2025年6月4日(周三)
時間:上午10:30 - 11:45
地點:行政樓西翼冼為堅國際會議中心(W201)
語言:英語
摘要:
富勒烯、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分子結構各異,卻共享著相同的基本結構單元 —— 由共軛交替的 C-C 單鍵與 C=C 雙鍵構成的石墨蜂窩網絡。這種全碳共軛結構賦予 π 電子在整個分子框架中自由離域的能力,使這些低維碳同素異形體展現出類似無機半導體或金屬的獨特電子、光學與磁學性能。與這類 π 共軛碳結構相似,具有交替單雙鍵的共軛聚合物同樣可呈現優異的電學、光學、磁學特性及催化活性。當我們將石墨碳納米材料的獨特物理化學性質與相應共軛聚合物的光電特性相結合時,在光電器件能量轉換以及清潔化學品生產的電/光催化方面產生了顯著的協同效應,為減少或消除碳排放提供了新途徑。
在本次講座中,我將概述我們在先進共軛聚合物和石墨碳納米材料的理性設計與開發方面的工作成果,重點介紹其在能源-化學轉換中的應用,共同探討該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當前挑戰和未來展望。
主講嘉賓簡介:
戴黎明,澳大利亞桂冠學者(ARC),新南威爾士大學Scientia教授及SHARP教授,現任澳大利亞先進碳材料中心主任、ARC碳科學與創新卓越中心主任。曾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1990-1992),隨后在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工作十年(1992-2002)。曾任阿克倫大學聚合物工程系副教授(2002-2004)、代頓大學賴特兄弟研究所納米材料講席教授(2004-2009)、凱斯西儲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Kent Hale Smith講席教授(2009-2019)。發表SCI論文600余篇,總引用超14萬次,谷歌h指數186。獲專利約20項,出版學術專著及編著6部,包括由Wiley‐VCH編輯的兩卷關于碳基金屬無催化劑的書籍。入選材料科學和化學領域全球高被引學者。曾獲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合會Somiya獎(2019)、澳大利亞桂冠學者獎(2019)、NASA蘭利Henry J.E. Reid獎(2018)、先進材料名人堂(2018)等重要獎項。現任《Nano Energy》副主編、《Frontiers in Materials》能源材料特刊主編、美國碳學會咨詢委員會委員。院士榮譽包括: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