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旋律 與世共鳴——絲綢之路音樂風格賞析與器樂演奏
9月29日,著名琵琶演奏家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們,將營造一場跨文化的原創聲樂世界。西來東往,撥開風沙與駝鈴,滿懷新意的多元音樂等你來鑒賞!
?
活動信息
主題
絲路旋律 與世共鳴——絲綢之路音樂風格賞析與器樂演奏
時間?
2024年9月29日(周日)19:30-21:00
地點?
逸夫國際會議中心音樂廳
語言
中文、英文
形式
演奏+分享
報名二維碼?
?
嘉賓簡介
吳蠻(琵琶)
吳蠻,國際著名琵琶演奏家,更是跨界音樂與跨文化交流的標志性人物,也是中國當代第一位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傳統器樂演奏家。她是第59屆格萊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獲獎者,并七次入圍該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樂”提名?。同時她也是享譽國際的“馬友友絲綢之路”樂團的重要創始成員?。
?
賽努拜爾·吐爾遜(都塔爾琴)
維吾爾族著名歌唱家,出生于新疆伊犁的藝術家庭。吐爾遜家族是我國北疆地區著名的音樂世家,賽努拜爾·吐爾遜則被譽為“維吾爾歌后”,她從小開始學習木卡姆、民歌和都塔爾樂器,她所演繹的伊犁民歌醇厚濃烈,高亢大氣,千回百轉,吐爾遜家族的音樂細膩典雅,讓這一傳統煥發出永不過時的魅力。
?
巴塞爾·拉朱布(薩克斯/杜克拉管/塔羅加圖管)
作曲家和薩克斯手巴塞爾·拉朱布吸取中東音樂旋律與節奏的豐富語匯,為薩克斯這件樂器帶來了鮮明的音色與頗富創意的音樂語言。拉朱布生于敘利亞阿勒頗,畢業于大馬士革高等音樂學院,主修小號,后自學薩克斯管。他的作品借鑒中東音樂特有的微音程,呈現出一個從祈禱到舞蹈全方位的情感世界。
?
阿博斯·科西莫夫(手鼓)
科西莫夫生于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的一個音樂世家,是烏茲別克國寶級鼓手圖奇·伊諾戈莫夫的弟子,曾榮獲中亞和哈薩克斯坦打擊樂器比賽冠軍。科西莫夫1994年創辦了自己的手鼓學校,并于1998年創立了阿博斯樂團。科西莫夫為他的阿博斯樂團創作過許多作品,在加入阿迦汗后,開始將作品拓展至更多樣的樂器編制。
?
斯洛吉丁·朱拉耶夫(都塔爾琴/坦布爾琴/薩托琴)
斯洛吉丁·朱拉耶夫成長于塔吉克斯坦北部的塔吉克與烏茲別克雙語文化環境,很小便學會演奏雙弦都塔爾琴,之后又學會坦布爾琴和薩托琴。朱拉耶夫在學生時代即開始作曲 。
Raised in a bilingual Tajik-Uzbek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Tajikistan, Sirojiddin Juraev was immersed in music from a young age, learning the dutar, tanbur, and sato. Known for his compositions that emerged spontaneously, as if from a dream, Juraev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composer by his peers and mentors.
?
嘉瑟·哈吉·尤瑟夫(中提琴/抒情維奧爾琴)
Jasser?Haj?Youssef?(Viola/Viola?d’amore)
?
尤瑟夫生于突尼斯的莫納斯提爾,自幼學習歐洲古典音樂和阿拉伯古典音樂木卡姆。最初他演奏小提琴,后來開始演奏配有數根共鳴弦的抒情維奧爾琴,琴聲豐滿、富于共鳴。在其職業生涯中,尤瑟夫將木卡姆即興、古典室內樂、管弦樂、爵士樂及世界音樂等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融會貫通。
?
費拉斯·查雷斯坦(卡龍琴)
費拉斯·查雷斯坦將其音樂生涯奉獻給了卡龍琴,為這件中東和地中海地區隨處可見的古老樂器發展出一種獨特的演奏風格。查雷斯坦生于敘利亞東北部的哈塞克,在大馬士革高等音樂學院學習卡龍琴,移居瑞典斯德哥爾摩之后,查雷斯坦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創作,將中東不同的曲式、流派與歐洲的審美感受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 。
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們
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們,他們演奏的音樂汲取自古老的傳統,又充滿新意 。樂隊的六位成員都具有多元音樂背景和豐富曲折的音樂旅程。自2013年創立阿迦汗音樂項目以來,該項目一直致力于支持絲綢沿線音樂遺產的當代表達。東方與西方,過去與現在,民間音樂、爵士樂與古典音樂,無論是西方的還是非西方的,都在這里交融,孕育滋養了這些極具原創性的作品 。如此組合或許顯得古怪奇特,但實際上這些樂器在音樂上的血脈聯系可以溯至古代,當時絲綢之路這條橫跨歐亞大陸的商路激發了包括琵琶、維奧爾琴、箏、笛和鼓等在內的很多樂器的文化大融合,這些樂器的源地主要集中于地中海東部,中東與歐亞大陸中部。相形之下,薩克斯管誕生較晚,而薩克斯管也成了傳統樂器的現代對應物,共同構成了音樂的多樣性與創新性 。至于自古便從中亞傳入中國的琵琶,從淵源上講可以說是都塔爾琴的遠親,而都塔爾琴在中亞地區則深受非游牧文化的喜愛,在塔吉克音樂家朱拉耶夫的手中更是大放異彩。類似情況的還有與意大利巴洛克風格聯系緊密的抒情維奧爾琴。這件樂器的祖先很可能就是阿拉伯征服者帶到中世紀安達盧西亞的中東拉巴布琴。在突尼斯小提琴家尤瑟夫的指下,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聲音世界。阿迦汗樂團的其他成員為多個音樂世界筑起了溝通的橋梁。杰出演奏家查雷斯坦所擅長的卡龍琴根植于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傳統。無論是演繹管弦樂創作曲目,還是為敘利亞傳統的慕瓦夏哈(muwashshah)歌者擔任伴奏,他都游刃有余。節奏方面,手鼓演奏家科西莫夫,他技藝不僅在與來自中亞的眾多藝術家合作時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在與搖滾樂、流行樂、爵士樂甚至印度古典音樂頂尖高手同臺時也同樣讓人感到驚嘆。如今,阿迦汗樂團的成員們教學育徒并實踐自己的音樂探索,共同遵循和秉持一個基本信念:傳統可以成為藝術探索與創造的寶貴指南針,這些靈感來自過去,但并不為過去所限。
阿迦汗音樂項目The Aga Khan Music Programme (AKMM)AKMM是阿迦汗音樂計劃的一個項目,其宗旨在于促進世界各地與絲路沿線文化有顯著關聯的社群中活態音樂遺產的發展。通過與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藝術家、教育家和藝術推廣人合作,該項目得以在國際上展開。其與史密森尼民俗唱片公司的合作可追溯至2002年,曾出版10卷CD-DVD選集《中亞音樂》及雙碟唱片《絲綢之路:音樂之旅》。
?
大學藝術中心
?

拉近學生與文化藝術之間的距離
讓“夢·想”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