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講堂】上博簡、清華簡的發現與前期鑒定

主題:上博簡、清華簡的發現與前期鑒定
講者:張光裕教授
日期: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時間:下午4:00-5:30
地點:行政樓W201
語言:中文
?
摘要:
在跨世紀的十五年里(1994-2008),講者先后三次有緣目驗國寶級的楚簡和秦簡(上博簡、岳麓簡、清華簡),一次又一次率先得讀前人未見書。上博購藏楚竹書,新見楚簡入藏清華,都是二十世紀與廿一世紀學術界的兩件大事。上博楚竹書的發現,學者們紛紛說先秦學術史要改寫了,而清華簡的內容又為改寫的主體,提供了更充實和豐富的材料,對古文字學、古文獻學以及思想史研究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同時也成就了簡帛學成為當代顯學。
外界對上博楚竹書和清華簡的發現,都有不同的版本。本講座首次邀請目驗者現身說法,為大家講述發現的經過,并分享作為前期鑒定者的經驗,以及細訴當中的苦與樂。講者嘗為文描述所睹楚簡,“觸手率皆軟若柔夷,編繩契口,絲捆原跡,宛然俱在,荊楚遺珍,千載幽情,即物可及,觀止云者,誠非虛言。手捧竹書,接頌至精彩處,頻覺墨色動人,滿室生香。”讀此或可想見當時意興所在。
?
主講嘉賓簡介:
張光裕教授,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資深教授、臺灣中央研究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委員,美國賓夕法利亞大學國際杰出訪問學人。他現任香港恒生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系主任,田家炳中國語言及文化研習所所長,清華大學名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講座教授,以及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
張教授長期從事古文字學與文獻學、商周青銅器辨偽及戰國楚簡研究,代表作有《先秦泉幣文字辨疑》《儀禮士昏禮、士相見之禮儀節研究》《偽作先秦彝器銘文疏要》《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匯編》《雪齋學術論文二集》《包山楚簡文字編》《郭店楚簡研究·文字編》《曾侯乙墓竹簡文字編》《望山楚簡文字校錄(附文字編)》《戰國楚竹書〈從政〉甲、乙篇、〈君子為禮〉、〈弟子問〉》《澹煙疏雨——張光裕問學論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