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舉辦第十七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的通知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推動鼓勵創作更多原創科普精品,繁榮我省科普創作,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省科學院定于2023年11月至12月,聯合舉辦第十七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大賽內容
以“科學精神筑牢強國之夢,科技創新智造綠美未來”為主題,重點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理性思維,讓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彰顯科學素質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以優質科普教育資源,助力中小學科學教育;推動綠色發展,促進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本屆大賽設以下兩個專題。
(一)科學精神筑牢強國之夢:圍繞近期線上學習、閱讀科學家相關圖書、科學家精神展、走訪科普基地等方式學習的科普知識及感悟到的科學家精神為藍本,以“尋找最崇拜的科學家”“玩轉科學實驗室”為主題,講述科學家愛國、科研、學習等精神的動人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制作手工作品、科學實驗等實踐創作,通過錄制講解視頻闡明科學原理,點燃科學夢想。
(二)科技創新智造綠美未來:圍繞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工業智造與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慧農業、雙碳實現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技術創新成果(含科技成就、科研成果),深度解讀科學原理,展示科學思維,促進科技轉化,惠及老百姓衣、食、住、行、教、醫等,構筑未來已來的科技生活
二、作品類型
作品分為平面設計類、短視頻類、文學類三種類型(詳見附件1)。
三、參賽對象
賽事面向全省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的科技工作者及中小學校在校學生(含港澳籍)、在職教師等,年齡、職業不限,可個人參賽,也可2人(含)以上組隊參賽(≤5人),根據參賽對象的專業程度及年齡層次分為專業組、大學組、中小學生組3個組別。
專業組:科研院所、高校、科技館、科普基地、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企業等單位從事相關專業的科技工作者(含教師)。
大學組:全國高校在校學生,包括但不限于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等。
五、獎項設置
賽事分設科普作品、優秀組織單位、優秀組織工作者、優秀指導老師4類獎項,具體如下。
(一)科普作品獎
作品按專題分別設置獎項,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優秀獎若干名,頒發證書和紀念品。
獲獎者將根據年齡等簽約進入“廣東省科普創作人才庫”或“廣東省科學小記者培優營”享相關教育、傳播等資源。
(二)優秀組織獎
根據選送作品數量、作品獲獎等情況評選出“優秀組織單位”10個、“優秀組織學校”20個,頒發證書,并納入共建“科學傳播融媒工作站”體系。
(三)優秀組織先進個人獎
根據組織參賽人數及獲獎人數的情況,向在組織工作中表現突出、積分排名前10的個人,頒發優秀組織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四)優秀指導老師
由組委會統計組織單位參賽人數及獲獎人數積分排名前20的參賽指導老師,向指導老師頒發“優秀指導老師”榮譽證書,通過推薦成為下一屆大賽的科普導師。
六、時間要求
請于12月10日前在“滿天星”平臺(http://kejiaofun.com/)上傳報名表(附件2)與作品,關于獲獎名單公示、復核審查等信息均通過大賽官網、新媒體平臺發布。關注“廣東科技報”(微信號:gdkjbwx)了解大賽最新動態以及賽事解讀。
如有疑問,請聯系科研處吳紅麗(0755-23515206,wuhongli@cuhk.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