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連冠!經管學子再奪2023 CGMA商業精英國際挑戰賽全國賽冠軍

日前,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的陳秋伊、任虹羽、張開弦和張蕓菲共同組成的代表隊“Happy Women”在2023 CGMA商業精英國際挑戰賽中問鼎全國賽冠軍,這是我校代表隊第三次在此賽事中獲得全國冠軍的佳績。
本次賽事吸引了來自廣東財經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清華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山大學(*按首字母排序)等眾多高校參與,通過層層選拔,共有九支隊伍進入全國總決賽。港中大(深圳)經管學子憑借出色的商業思維及在分析、整合、表達等方面的綜合實力突出重圍,收獲了評委的一致好評,他們將代表中國大陸競逐北亞極限賽。
?
關于2023 CGMA商業精英國際挑戰賽

“CGMA商業精英國際挑戰賽”(簡稱"GBC")是由AICPA & CIMA國際注冊專業會計師公會發起的一項面向全球在校本科生的國際級賽事,大賽要求選手以組隊形式報名參加GBC團隊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指定案例的分析并遞交分析報告。
本次GBC賽事以Happywell的國際旅行公司為案例背景,參賽者在深入分析行業以及公司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后,需就該公司的新市場開發、部門業績評估、團隊建設以及定價決策提出建議。
?
冠軍隊伍分享
破題——梳理出賽題的邏輯線
剛開始拿到賽題,隊員們都有些詫異。“之前參加的商賽和課程項目基本都圍繞‘可持續發展’和‘科技’兩個主題,大多聚焦新能源和新科技(元宇宙、智慧物流等)等熱門行業,大家對旅游行業都不是特別了解。”但她們快速調整好心態,開始對材料、賽題和行業做進一步研究。幸運的是,陳秋伊曾在去年參加過GBC,積累了一定的賽事經驗,在破題前,她們先總結了去年參賽的經驗,又根據今年的要求進行材料研究和任務分配。

在拆解賽題方面,這支冠軍隊伍也有自己特別的心得體會。她們會先梳理出賽題的邏輯線,并根據邏輯線將賽題分為常識題、材料分析題和建議題。常識題與材料契合度不高,大多需要結合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來解釋,同時運用所學的模型進行角度構建,并通過行業調查采集數據提供支撐;材料分析題基于材料內容展開,大多依據已有假設或案例,通過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和邏輯得出答案;建議題則需要參賽選手提供具體的措施,對與材料結合的緊密度和現實落地性都有較高要求。
分工——“題目+個人能力”匹配
談及如何分工,冠軍隊有著極為高效的策略——“題目+個人能力”匹配。比賽中共有四項任務,而她們團隊中有四人,恰好每人可以認領一項任務進行深度分析:第一個任務主要是以市場分析和客戶分析為主,交由市場營銷專業的張蕓菲負責;第二個任務是以衡量公司部門指標為主,由學習會計的任虹羽負責;第三個任務與人力資源領域相關,因此分配給修讀過孫聰教授的MGT3260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的陳秋伊;最后一個任務有關設計定價策略和內部審計,由會計學專業的張開弦負責。此外她們強調,每個小問題都不是割裂存在的,內在邏輯尤為重要。“所以我們在解題時采取了單人負責和集體腦暴的形式”,大家先充分挖掘自己負責題目的關鍵信息,并梳理回答思路,然后再匯總討論、互相補充,盡量使答案環環相扣,確保大家思路上的連貫性和邏輯上的縝密性。


挑戰——有限的時間,無限的潛力

當然,在實際備賽過程中,團隊合作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戰。由于這次比賽的校內選拔和正式比賽時間都剛好與期末周相撞,因此大家在認真準備比賽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學業壓力,她們笑侃:“每一天的時間恨不得掰成兩瓣來用。”校內選拔賽時每名隊員平均準備四門考試,但由于良好的分工和配合,一切進展高效。讓她們印象最深就是正式賽前極為有限的時間內迸發出團隊配合的無限潛力。隊員們回憶道:“我們在上海的初賽是在20號下午進行。但由于19號有考試任務,開弦和虹羽都是乘坐19號晚上的飛機,20號凌晨才到達上海,我們在20號早上才有機會進行簡單的彩排。”所幸時間的緊迫并沒有讓大家產生過多焦慮,相反在有限的時間內,所有人都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專注,全力備戰,每個人都高質量地完成了自己任務,團隊合作非常順利。
助攻——指導老師全力支持

賽程期間陪伴在隊員們左右、協助大家裨補闕漏的還有李玫教授。她被隊員們親切稱呼為“玫玫老師”,總是如此專業、耐心、負責、溫柔。她對本次比賽中所涉及的會計知識有非常敏銳的直覺,一眼就能分析出其中利害,為大家解決財務問題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同時她也儲備了大量專精的行業知識,給同學們的整體解決方案提出了許多深刻的見解。在整個備賽期間,李玫教授一直全力支持大家,細心記錄每一次演講中可以改進的地方,并督促她們做好每一處修改,為她們最后精彩的才藝展示提供了靈感。全體隊員都非常感謝李玫教授的耐心指導與盡心付出。
奪冠秘籍——團結、高效、細節、呈現

在Happy Women看來,她們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亮點有以下三點:一是良好的團隊合作。團隊成員組成多元化,來自會計、金融和市場營銷三個專業,這有利于大家在討論案例問題時提出不同角度的看法和觀點,從而完善最終回答。而且在面臨期末考試重壓的同時,每個隊員依舊積極參加討論、完成各自任務中的PPT和演講準備,非常團結和高效。二是注重實際和細節。隊員們與指導老師不斷討論和修改方案,注重建議的具體性和可落地性,比如對于合同條款和關鍵績效指標的設計,她們考慮到了旅游行業淡旺季的特性;又比如在為與第三方合作提出建議時,除了明確己方的訴求,她們也考慮到了對方公司的利益,希望達成雙贏的局面。這也得到了評委的贊賞。三是演講呈現的效果。隊員在比賽前多次排練,并采納了很多指導老師給出的演講問答建議。此外因最后一個出場帶來的視覺疲累這一劣勢,她們加入了一段小劇場展示HappyWell與機場的合作,讓演講更有情景感和吸引力。
此次商賽經歷不僅讓隊員們收獲了很多對所學知識的深入認識,還提高了她們在時間管理、團隊合作及演講展示能力等軟實力。當然,她們也坦言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時間規劃。此次備賽大家都諸事纏身,時間被大大擠占,導致半決賽前準備和演練的時間非常少,大家比賽時多少會有點緊張情緒。對于接下來的北亞賽事,Happy Women仍然動力滿滿:“希望能在北亞二十四小時挑戰賽中吸取教訓,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做好周密的計劃,在緊張的時間里也能游刃有余。”
團隊獲獎感言

2021級金融學專業 陳秋伊
“Happy Women fight for HappyWell!我們是最好的團隊,最好的伙伴,北亞極限賽一起加油!”

2020級會計學專業 任虹羽
“從GBC校選到去上海參加中國大陸區半決賽、決賽,這是一次收獲滿滿的商賽經歷。團隊合作很愉快,非常感謝認真可愛的隊友們、專業負責的指導老師,希望我們Happy Women在北亞極限賽繼續努力、再創佳績、享受比賽!”

2021級會計學專業 張開弦
“非常幸運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隊友,非常幸運可以得到優秀的玫玫老師的指點,非常幸運可以參加這次比賽并取得榮譽,非常幸運可以通過一次比賽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和收獲了更多會計行業的洞見。”

2021級市場營銷專業 張蕓菲
“這次比賽讓身為‘財務小白’的我深度了解到了一個公司組織各項財務工作的運作機制,體驗到為公司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成就感,也從中看到了從前較少接觸過的商業世界的另一面。非常感謝我的隊友和玫玫老師!”
指導老師點評

李玫
港中大(深圳)經管學院助理教授(教學)
CGMA 商業精英國際挑戰賽的案例都是對真實案例的高度模擬,案例長且細節多,要求選手們在融會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具備商業觸覺和基本常識判斷,從財務報表分析、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大數據技術運用、產品盈利能力分析等多個管理會計核心知識領域,為企業的經營困境提供切實的解決方案。此外,分析環節也涉及到相應的市場分析、營銷戰略、競爭分析等等,非常全面地考察選手的綜合商業能力。
商賽的比拼是全方位的,因此追求每個細節的完美,能幫我們與其它隊伍拉開差距。我主要提供的指導有:案例分析內容提升、PPT的制作提高以及動畫設計、演講環節的傳達有效信息、吸引評委注意和控場壓場等技巧,服裝、問答環節模擬,以及才藝秀編排。而事實也證明在細節上的認真處理有利于讓我們比較有把握地拿到冠軍。
此次賽程恰逢我們的期末考,導致大家無法專心準備商賽,加之時間上的緊缺,給大家的練習帶來了很多困難。此外我們半決賽抽簽抽到了實力最強的一組,而且對手學校并不在期末周,有更為充裕的時間來備賽。而我們在半決賽當天早上才進行了第一次真正的合體彩排,確實讓我感到擔心。盡管我們困難很多,隊友難免也有一些缺點或不足,但團隊氛圍一直都很好,齊心協力,大家從來沒有互相埋怨,而是做到了真正的互相包容和幫助,使我們最終完成了高效地反殺。
總結一下,我們隊伍最終能在短時間備賽內取得優異成績,可歸功于以下數點:
一是扎實的商業基礎。在跟隊員們討論過程中,她們常常一點就通,對于案例的分析也詳實到位。我們有三位隊員都是大二的學生,但她們都有敏銳專業的商業認知,這給我們奪冠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二是強大的PPT繪制能力。我個人以為,我們隊伍的PPT是最出彩的,而且隊員們做 PPT 效率非常高。
三是英語基礎的優勢。這使同學們能夠在比賽當天用半天時間背熟稿子,并且在賽場上穩定發揮。評委對我們隊員的英語語速和流利程度表達了高度認可。
四是堅實的教授后盾。半決賽后,評委指出我們有個問題回答有所欠缺,我們馬上聯系了曾瑋邦教授和盧一飛教授,兩位教授都給予了及時地回復和幫助,讓我們在決賽前彌補了短板。
五是配合的團隊協作。我們隊員實力平均,無論是才藝秀,還是問答環節都是全員上場的,給人留下了整支隊伍整體實力都很強的印象,隊員們相互配合得也很好。
由于時間有限,我們的演講環節仍有瑕疵,隊員們還有提高的空間。6月10日我們將到澳門參加北亞決賽,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我對同學們非常有信心,希望我們再接再厲,爭取更優秀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