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項目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奠基儀式。深圳市委常委鄭紅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鄭秀玉,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署長姚亮,龍崗區委書記張禮衛,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金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院長鄭仲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諾貝爾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Arieh Warshel),中建科工集團董事長吳紅濤,廣東省院首席總建筑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陳雄出席儀式,并共同為項目奠基培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項目正式開工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徐揚生校長為儀式發表了致辭,并在發言中指出,醫學院是由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建的國際一流的醫學院,也是集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先進醫療服務和創新醫學研究三大功能為一體的國際一流醫學中心。所以,“我們今天在這里不僅是在參加一個工程的開工儀式,我們是在見證粵港澳大灣區科教醫療融合的新起點,這一工程艱巨而偉大,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不負使命,成就偉大時代的偉大作品。”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致辭

?

深圳市教育局鄭秀玉局長表示,項目的順利開工標志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加速發展的全新階段。黨的二十大做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軍的指示要求。醫學事業是四個面向的交匯點,也是深圳“20+8”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民生幸福標桿的關鍵領域。

? ?深圳市教育局局長鄭秀玉致辭

?

2019年1月,市政府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簽署三方合作協議,正式啟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建設,致力于構建集高水平醫療人才培養、生命科學前沿研究和高質量臨床服務為一體的醫療體系。今年2月,市政府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進一步深化合作,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作為合作重點。希望醫學院把握此次新的發展機遇,始終堅持一流學術標準,國際化特色,發揮深港合作優勢,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貢獻力量。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主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接受采訪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諾貝爾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對醫學院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希望醫學院在中國、世界占據領先地位。大學成立的時間不長但發展迅速,相信醫學院也能在短時間內嶄露頭角,成為現代醫學院的典范。同時,作為諾獎獲得者,瓦謝爾教授表示,在學院建設和教學中,他希望在科研和教學方面為支持學院建設,比如未來醫學生將接觸到計算生物學的現代方向和人工智能方向,未來在臨床藥物方面會有更廣泛的應用,這有助于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與大學教學科研工作的有效合作。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院長鄭仲煊教授接受采訪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院長鄭仲煊表示,港中大(深圳)醫學院作為香港和內地合作的醫學院,醫學課程基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6年的課程體系,融合內地5年的醫學課程。這個平臺重點培養新一代的醫師。現在的醫生培養、醫學教育、醫療技術、生物倫理正在快速發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對醫學教育的影響也是意義深遠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醫學課程是中國第一個將人工智能融入醫學課程的,在亞洲也是獨一無二的。希望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成為全球新一代醫學生、醫學教育、醫生和醫療保健提供者的首選。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

建設項目介紹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認識港中大(深圳)醫學院建設項目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是由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建的國際一流的醫學院。項目位于龍崗區國際大學園內,東側緊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深圳音樂學院](在建),南側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

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教學大樓、實驗教學樓、科研大樓、圖書館、行政樓、教師公寓、學生書院以及室內體育館等16棟建筑,改造1棟建筑,該項目充分發揮設計引領作用,以“亭臺山水,脈絡相連,中式規劃,嶺南風格”作為校園整體設計理念和原則,努力營造山水校園、特色校園。

?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

發展情況介紹

南北園鳥瞰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我國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開設臨床醫學專業的內地與香港合作的大學。醫學院是由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合建的國際一流的醫學院,占地面積23.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規劃6000名學生規模,將是集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先進醫療服務和創新醫學研究三大功能為一體的國際一流醫學中心。醫學院自2021年成立,目前有本科專業與研究生項目8個。已有學生約700人。未來在校生規模將達6000人。同時,醫學院將是我國凝聚世界一流高層次醫學人才的中心,未來專職教授及專家規模將達1500人。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現擁有三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和一批廣東省、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等一流的科研平臺,產學研融合不斷深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作為學校直屬附屬醫院,計劃床位3000張,是香港中文大學教學醫院,也是深港醫療合作的重要平臺,醫院建設所在地為龍崗坂田,目前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龍崗區人民醫院作為學校附屬第二醫院正式納入附屬醫院體系進行建設,推動醫教協同一體發展。

?

?

南園鳥瞰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高度重視國(境)外合作,全面提升學院的國際醫學資源優勢和教學成效,先后與加拿大多倫多綜合醫院、美國西奈山國際、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中心等知名院校及醫療機構簽訂合作意向書,并與美國Medical Intelligence 10 公司共同發展融合MedEd2030TM智能醫學的“十大模塊”醫學教育課程。醫學院計劃與更多國際醫學院校及醫療機構在醫學教育、教師發展、科學研究、臨床項目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

的未來發展

圖書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是深圳市“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項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將有序建設生物醫學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中華醫藥學院等學院及相關專業,逐步形成強大的醫學與健康科學的學科群陣列及醫療專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將根據健康中國建設總體部署,立足深圳、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致力在2035年初步建成具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先進醫療服務和創新醫學研究的國際化醫學院。

?

醫學院圖書館(從北園望向南園)

南園主入口(國際大學園路)

北園效果圖(從南園看北園)

?

醫學院簡介&專業介紹

SCHOOL OF MEDICINE

醫學院

為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落實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總體要求,深化深港合作內涵,提升深圳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促進大灣區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于2019年1月正式簽訂協議共同建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

醫學院以培養兼具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為目標,借鑒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國際一流的辦學基礎和教學經驗,充分吸收國內外醫學院的先進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深港融合的醫學教育新模式,建立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醫學院將充分發揮學校三個諾貝爾獎科學家研究院與大數據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領域的科研和人才優勢,推動醫工結合、醫理結合和轉化醫學發展,致力于打造兼具先進醫療服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和創新醫學研究三大功能的國際化醫學體系。

?

本科專業

Undergraduate Major

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生物信息學、生物科學、藥學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專業將致力于培養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臨床技能與良好的職業素養,兼具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的世界一流醫學創新人才。畢業生具備終身追求專業能力發展的職業態度、全面且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高水平的臨床技能、科研技能、溝通能力以及高尚的醫德人文修養。

臨床醫學專業采用全英文適應化培養體系:

? 符合香港醫學教育標準,能適應香港和國際專科醫生培訓體系;

? 符合教育部醫學教育標準,能滿足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要求;

? 核心課程全英文授課和創新醫學教育培養體系能更好地適應海外升學就業的需求,提供升學申請審核制的國際一流大學升學通道。

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將獲頒雙學位證書,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學士學位和畢業證書、香港中文大學理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

?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是一門涉及交叉科學和可轉化技術的學科,它整合化學、物理、數學、工程等基礎學科知識,將工程學原理和設計概念應用于生物學和醫學,解決我們臨床醫學方面的問題,達到服務健康、改善健康的目的,例如開發先進的生物醫學工程技術,進行各種疾病及癌癥的診斷、監測、治療和預防。在“十四五”規劃的引領下,國家正在大力倡導培養優秀的交叉學科人才,去運用生物醫學技術解決臨床醫學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隸屬于醫學院,包括本科和碩博研究生完整的教學體系,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教學與科研體系,從人才培養、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整體教育和研究水平。通過生物化學、生物力學、生物成像、生物材料、組織工程及生物制造、神經工程、臨床實驗室科學、生物傳感器、醫療機器人、醫療器械設計及制造及等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在生物學、醫學和工程領域具有跨學科專業知識,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科研人才。

?

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是一個新興的多領域交叉學科,應用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統計和信息技術來解決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復雜問題。近年來高通量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生物定量數據。信息技術開始被廣泛用于收集、傳輸和管理逐年激增的數據,數學、物理和統計方法用以分析數據。生物信息學在一些前沿學科發展與科研創新領域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基因組學、蛋白組學、蛋白質工程、代謝工程、藥物開發、疫苗設計、診斷試劑等。

生物信息學專業依托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為學生提供世界一流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基地,課程內容整合了生命科學、數據科學和基礎理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緊跟前沿研究的步伐,基礎與應用并重,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計算能力的生物學家。本課程的師資皆是具有國際水平且在學術領域一線活躍的學者,他們將提供一系列精品課程,并擔任學生研究課題的指導老師。生物信息學方面的專業人才對我國未來生物醫藥科技的發展將是必不可少的。

?

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是一門廣泛的科學學科,涉及許多不同的研究領域,包括從病毒到人類的機能探索,其中主要研究如何理解生物構造在不同層次上的運作,包括小至分子結構的原理、大至生態系統的操作。近年來,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為醫學、生物技術、食品科學以及營養與健康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本專業為學生提供了非常靈活的科目選擇和廣泛的課程,開設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進化生物學和生態學等多個課程。此課程與本院已經開設的生物科學碩士-博士課程銜接,適合繼續讀研深造的學生,通過本碩、本博、本碩博等形式進入讀研階段并最終完成研究生學位課程。

?

藥學

藥學(Pharmaceutical Science)專業旨在服務社會和推進生物醫藥科技發展,培養新一代具備在學術研究實驗室、制藥公司以及政府監管部門工作所需知識和技能的特殊人才。藥學人才近年來在國內外趨緊,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國內外各大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對藥學人才的需求量激增。

本專業的課程設計不僅涵蓋了國內知名院校所開設的藥學本科課程,而且充分考慮到國際藥劑師培訓的趨勢與醫藥產業界發展的具體需求。通過修讀本專業課程,學生不僅可以具備藥學學科的基本知識與實驗技能,還兼備藥物研發、質量控制評價及指導合理用藥等能力與技巧,為日后在創新藥物設計開發、生產、檢驗、管理和流通等領域從事高科技工作做準備。另外,不同于一般藥學院的課程設置,我院開設的課程更注重現代技術在藥物發現和設計上的應用,包括基于人類基因組學數據和已知蛋白結構的藥物設計,臨床大數據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用于藥物遞送及腫瘤靶向治療的納米材料研發、傳統中藥等天然藥物的現代藥理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等前景較為廣闊的前沿研究方向。

?

醫學院開工奠基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