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舉辦第十六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的通知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關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省科協、 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林業 局、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省科學院聯合舉辦第十六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
一、大賽專題
(一)前沿科技:圍繞5G、人工智能、機器人、航空航天、先進醫療等科學技術創新成果,和惠及老百姓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熱點進行深度創作,闡述科學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構筑全民暢享的科技生活。
(二)綠色發展: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以及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等方面進行創作,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和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和科學素質,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參賽對象
賽事面向有科普創作和傳播能力的團隊及個人,年齡、職業不限,包括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在校師生、社會團體等
(一)專業組:從事相關專業的企事業單位、高校院所或個人;
(二)大學組:全國高校在校學生,包括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等;
三、作品類型
作品分科普平面作品、科普短視頻、科普劇本等三個類型。
(一)科普平面作品:包括海報、四格漫畫、條漫等表現形式。海報作品規格統一為A1尺寸(594mm×841mm),以A1尺寸的JPG格式提交高清作品,圖中文字清晰可見,可分多圖提交,每張圖片大小控制在5M以內。
(二)科普短視頻:包括動畫、短視頻、微電影、特效視頻等。文件格式為MP4、MPG、MPEG、AVI、MOV等常用視頻格式,分辨率不小于1280px×720px,時長不超過3分鐘,拍攝手法、特效風格、背景音樂不限,內容完整,畫面清晰,穩定連貫,橫屏豎屏均可。
(三)科普劇本:劇本表現形式不限,包括科普劇、科普小品、科普故事、課本劇等,要求主題鮮明,弘揚科學精神,揭示科學現象,傳播科普知識,激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劇本完整,劇情連貫,角色分配、對話設計等合理清晰自然,融科學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劇本必須為原創,未參加其它任何省級以上的比賽,可以對經典作品進行合理改編,但需標明所改編著作,杜絕剽竊、抄襲等行為。
參賽作品要求具有科學性、創新性、通俗性、藝術性和實用性,融入科學思維與科學方法,特別是創新思維;語言富有感染力,內容科學準確;創新表現手法,注重實用性與易懂易記性,符合相關體裁或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和要求。同一個作品只能報名參加一個主題,同一個主題每位參賽者最多不超過三個參賽作品。
四、知識產權要求
(一)參賽者投稿后,即被視為同意大賽主辦單位及承辦單位擁有參賽獲獎作品的使用權、展覽權、復制權、翻譯權、放映權以及廣播權(著作權仍由參賽者擁有),用于非營利性的公益活動,不另付稿酬。
(二)參賽者必須保證參賽作品原創性,且保證參賽作品不出現任何侵犯他人權益的情形,因侵權而產生的一切法律責任及造成的一切損失均由參賽者或其監護人承擔。參賽作品的申報材料一律不予退還,參賽者請自行備份。
(三)獲獎作品作者需與承辦單位簽署版權授權書,因故不簽署者,大賽組委會將取消其獲獎資格。
(四)以上規則的解釋、補充、修改權屬大賽組委會。
五、獎項設置
(一)科普作品獎:作品按專題分別設置獎項,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優秀獎若干名,頒發證書+紀念品。
(二)優秀組織獎:向大賽組織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頒發優秀組織獎證書及牌匾。
六、時間要求
請于2023年1月15日前在滿天星青少年科學教育服務平臺(http://kejiaofun.com/)上報名并上傳作品,關注公眾號“廣東科技報”(微信號:gdkjbwx)了解大賽最新動態以及賽事解讀。
如有疑問,請聯系科研處吳紅麗(0755-23515206,wuhongli@cuhk.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