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立、完善科研激勵和競爭機制,獎勵優秀的科研成果,激發全校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于2021年設立科研獎,分設“杰出科研獎”和“青年科研獎”。“杰出科研獎”表彰獎勵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教師,每年不超過2人;“青年科研獎”表彰獎勵有出色表現、年齡不超過40周歲的青年教師,每年不超過5人。

經徐揚生校長提名,成立了科研獎評選委員會,由羅智泉副校長擔任委員會主任,通過學院推薦、委員會評審、投票等環節,經科研獎評審委員會決議,授予第一批6位教授2021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杰出科研獎和青年科研獎。11月28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一屆科研獎頒獎典禮在我校成功舉辦。

?

一、序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副校長阮健驄,協理副校長李學金、蔡小強、王叢、黃建偉,以及各學院院長、分管科研的副院長出席了本次頒獎典禮。協理副校長李學金教授致開幕詞,科研處副處長林慧博士擔任本次典禮主持人。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兼科研處處長李學金教授致歡迎辭

李學金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科學研究水平是衡量一個學校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自建校以來,科學研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離不開教授們的日夜堅守和對科學創新的熱愛與執著。今天的頒獎典禮,由大家共同見證,這是對獲獎者加入學校以來在科研工作中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學校科研評價體系的重要一環。望本次獲獎的教師能更加堅守科研初心,牢記國家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也希望各位一線科研工作者能在自己學科領域繼續發光發熱,保持熱愛,追求真知,做出更多更好的科研工作,為學校、為大灣區和國家乃至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發表講話

? ? ? ?隨后徐揚生校長發表講話,他首先對科研獎的設立給予了肯定,并對第一屆獲獎者表達了祝賀。他還提到,要做好研究有兩點,第一點是“抓重要問題做”,研究問題如浩瀚大海,抓住重點對于選擇研究領域、問題、解決辦法至關重要,才有利于出成果;第二點是學會“跨界”,?有利于做好研究、出好結果。科學的進步,離不開“跨界”,科研人員要勇于“跨界”。徐校長與在場來賓分享了個人研究感悟,也為下一步科研指明了方向。

?

二、頒獎儀式

杰出科研獎

校長徐揚生教授頒發獎牌,協理副校長李學金教授授予獲獎人鮮花

(從左到右依次為:校長徐揚生教授,杰出科研獎得主賈建民教授、葉德全教授,協理副校長兼科研處處長李學金教授)

賈建民教授始終將學術研究與國家社會的迫切需要相結合。新冠疫情暴發初期,利用人口流動預測疫情發展,研究結果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主持國自然 “新冠專項”項目,全國資助率僅1%;為中央政府提供多份疫情政策分析報告。今年10月斬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我校在該獎項上的零突破。

葉德全教授專注于G蛋白偶聯受體的結構和功能研究,2020年度 “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藥理學與毒理學領域中國內地上榜唯一學者,多次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最新成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他還主持了福田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建設,搭建了基礎研究與產業研發的橋梁。

?

青年科研獎

校長徐揚生教授頒發獎牌,理工學院院長、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唐本忠教授授予獲獎人鮮花

(從左到右依次為:理工學院院長兼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唐本忠教授,青年科研獎得主成貴娟教授、周艷教授、張博輝教授、杜洋教授,校長徐揚生教授)

張博輝教授專注于資本市場、信息媒體、金融科技等研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UT/DALLAS24經管類權威期刊,近兩年在國際頂尖金融三大刊中的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屢有斬獲,關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系列論文受到學術界高度關注。

周艷教授專注于新一代自旋電子學物理和器件研究,連年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近五年在Nature、Science子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去年,作為第一完成人榮獲深圳市自然科學技術一等獎,為我校實現深圳市三大獎零的突破。同年被遴選為2021年英國皇家物理學會會士。

成貴娟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酶促反應機理研究、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等。她關于計算-質譜聯用的催化反應機理研究,作為Chemical Communications封面文章發表;憑借在不對稱催化合成手性藥物分子的突破發現,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文章。

杜洋教授致力于受體生物學、結構藥理學、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等研究,過去三年在Cell、Science、Nature等國際頂級期刊或子刊發表了十幾項生物醫藥的前沿工作。今年更是作為通訊作者在Science發表文章,為靶向腎上腺素能受體的無成癮鎮痛藥物開發開辟了新路徑。

?

三、獲獎教授代表發言

杰出科研獎獲獎代表賈建民教授發言

? ? ? ? ?賈建民教授先對本次獲獎表達了感謝,接著回顧了來校后取得的學術成績,直言大學是其“學術福地”。他提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有一流的學術環境和多種科研平臺。在這里,承接歷史,中西融合;科學藝術,博文約禮;學術思想,自由飛翔;學科交叉,創新驅動。但作為一所年輕的學府,無疑需要以學術立校、以創新強校。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貢獻更多有影響力的研究,在理論創新、科技進步、社會影響等多方面,建立港中深的學術引領地位。

?

青年科研獎獲獎代表杜洋教授發言

? ? ? ? ? ?杜洋教授首先表達了由衷的感謝,他提到校長徐揚生先生當初誠摯的邀請與其導師諾貝爾獎得主Brian Kobilk對他在科研道路上的指導與影響,是他來到港中深的契機與潛心科研的動力。他還說到受益于大學獨特的科研文化,制度上給予科研人員適度解放,提供相對寬松自由的科研環境去開展自己想做的研究,從而能夠做出不少好的科研成果。最后,他提到“connection”,大學給予了平臺與機遇,希望自己的獲獎能夠激勵更多年輕教授多與同行交流合作,迸發靈感碰撞科研花火,助力我校早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

?

結語

好的科技激勵機制,既尊重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客觀規律,也符合學術探索和國家發展的客觀要求,對點燃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激發我校創新創造活力和潛能,意義深遠。本次典禮的順利召開,標志著我校朝著建設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目標與使命更近一步,也標志著2022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研獎評選工作的開始,讓我們共同期待2022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研獎!

頒獎典禮現場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