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助理院長張縱輝教授以分布式優化方法及其在信號處理與無線通信的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ignal process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當選2023年IEEE會士。

?

關于IEEE

?

IEEE的全稱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學會。1963年1月1日建會,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市。IEEE在160多個國家中,擁有42萬多會員和39個專業分學會,引領著信號和信息處理、電力、電子、計算機、通信、控制、遙感、生物醫學、智能交通和太空等技術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

IEEE Fellow,即IEEE會士,是IEEE最高等級會員,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IEEE同行專家在擁有高級(senior)或終身(life)等級的會員中遴選約300名左右。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當年會員總人數的1‰。由于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數量較少,因此當選的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學家。

?

教授簡介

?

張縱輝,臺灣清華大學博士,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教授、助理院長(主管教育)、廣東省大數據計算基礎理論與方法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目前與過去分別擔任國際信號處理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資深編委,網絡信號處理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ver Networks》、《IEEE Open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編委,IEEE信號處理協會(SPS)通信網絡信號處理技術委員會委員、感知通信一體化工作組發起人與首屆主席和IEEE SPS 董事會亞太區獨立主席。

張縱輝教授專注于面向無線通信、機器學習的關鍵信號處理和優化方法的基礎研究,已發表IEEE 國際頂級期刊/會議論文130余篇,包括5篇ESI高被引論文,總計被引6000余次。 “以優化及信號處理技術對無線通信的貢獻”獲得2015年IEEE通信學會亞太區杰出青年學者獎;與合作者在魯棒波束賦形優化方面的基礎性工作于2018年獲得國際信號處理領域最具影響力的IEEE信號處理協會最佳論文獎;2021年以高效分布式優化方法的開創性工作第二次獲得IEEE信號處理協會最佳論文獎(全球獲獎超過2次以上僅10人);他也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首屆卓越科研獎。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廣東省重點項目、深圳市杰出青年項目以及華為、中興等企業的橫向項目10余項。其中“分布式基帶架構的新型信道估計算法”獲得華為2022年技術成果轉化二等獎。

?

文章轉自理工學院微信公眾平臺,鏈接為https://mp.weixin.qq.com/s/eHdZI8RYp12WRpk7PoP-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