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市群體智能驅動的低碳能源網絡重點實驗室獲批成立
近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發布了關于2023年度市重點實驗室組建擬資助項目的評審結果,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協理副校長黃建偉教授牽頭的深圳市群體智能驅動的低碳能源網絡重點實驗室(Shenzhen Key Laboratory for Crowd Intelligence Empowered Low Carbon Energy Network)正式獲批成立。
?
實驗室介紹
深圳市群體智能驅動的低碳能源網絡實驗室面向電力網絡低碳化需求,聚焦能源網絡系統中碳感知與數據融合、優化控制、市場消納與交易等核心技術挑戰,研究方向包括多源性數據群智感知與融合、分布式系統群智優化與控制、和多元化市場群智交易和決策。
實驗室以群體智能為關鍵賦能技術,解決海量分布式新能源數據感知、協調優化、市場消納機制等關鍵基礎性難題,從而實現多模態碳數據的復雜感知、篩選和融合,系統源網荷儲的群智優化與高效控制,和多元市場融合的能源消納和交易,以“理論引領技術,技術推動應用,應用支撐產業”為核心研發理念,從源頭推進低碳能源網絡的發展,為深圳市低碳能源產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
立足國際學術前沿,實驗室形成了IEEE Fellow、教育部學者、研究領域領軍教授牽頭的高水平科研隊伍共32人,并已與多所海內外知名高校建立實質性合作。固定研究人員均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且專業涵蓋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電力能源、運籌優化等多個學科領域,具有多學科交叉的優勢。未來計劃吸引5名,培育國家及地方級領軍人才3-5人,培養科研骨干20-30人,立足國際學術前沿,打造國際一流創新團隊,服務電力行業和華為等龍頭能源相關企業,推動深圳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地示范應用。
?
核心成員簡介
實驗室主任:黃建偉教授

黃建偉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和協理副校長(拓展事務),理工學院副院長,深圳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和群體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黃建偉教授是IEEE Fellow,IEEE通信學會杰出講師,科睿唯安計算機科學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現任 IEEE Transaction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的主編。
黃建偉教授長期專注于網絡優化,群體智能和經濟學交叉領域的開創性研究,總共發表了7本英文學術專著,320多篇國際一流期刊和會議論文。他的論文11次獲得國際會議和期刊的最佳論文獎。
?
學術帶頭人:查宏遠教授
查宏遠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學勤講座教授、數據科學學院副院長(科研)。查教授在計算機等相關領域的主流科技期刊和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300多篇論文。曾榮獲多項重要學術獎項,如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IMA)授予的“萊斯利福克斯獎(Leslie Fox Prize)”二等獎(1991年),第34屆ACM SIGIR國際信息檢索會議(SIGIR 2011)最佳學生論文獎(指導教授)(2011年),第26屆NeurIPS“最佳論文獎” (2013年)。
?
學術帶頭人:趙俊華教授
趙俊華博士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副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場與能源金融實驗室主任,深圳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研究員。他回國前擔任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智能電網研究中心主任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有11年的電力行業從業經驗。長期從事智能電網、電力市場、低碳轉型、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國際國內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在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超過100篇, IEEE Transactions收錄論文50篇。發表的論文被國內外引用11100次,H-index為52(根據GoogleScholar統計)。合著英文著作兩部。
?
學術帶頭人:陳勇全博士
陳勇全博士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究員、自主無人系統協同感知與決策實驗室聯合主任,兼任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群體智能研究中心無人系統研究組負責人。陳勇全博士研究方向為群智感知和數據融合,已發表期刊和會議論文30余篇,2018年、2019年分別獲得ICCS、ROBIO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累計申請發明專利30余件,已授權10余件(含美國專利1件)。相關研究成果應用于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應用領域,陳勇全博士主持的車聯網應用示范項目成果“基于5G和邊緣計算的自動駕駛測試床”,獲評中國信通院“雙推優秀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