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畢業生可獲在港就業簽證
? ?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于10月19日上午在特區立法會宣讀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這是李家超上任后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包括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另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香港的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并于推出一年后檢討。
? ? ? ?該政策一經發布,引起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的熱議。根據相關舉措,我校畢業生將有機會獲得在港就業簽證。
?

阮健驄表示該舉措有助于加強香港和大灣區的交流合作
增加兩地人員流動的積極性
? ? ? ?港中大(深圳)副校長阮健驄先生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社會學,并留校從事行政工作三十余年。他見證了香港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給社會生活的面貌和人才培養帶來的巨大變化。阮健驄副校長表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對標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相當多的舉措,都有助于加強香港和大灣區的交流與合作。其中,優化輸入人才計劃和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不單為香港吸引人才,同時也大大便利兩地學術科研人員和青年人的交流和合作,希望為現在的某些既定跨境限制松綁,增加兩地人員流動的積極性。
?

唐本忠表示施政報告中關于人才招攬的相關措施
將有利于大灣區的融合與香港的長遠發展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理工學院院長唐本忠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施政報告中關于人才招攬的相關措施無疑將有利于大灣區的融合與香港的長遠發展。他說道:“香港有優秀的經濟、金融、法學、醫學等方面的人才,而優秀的理工科人才缺口還比較大。內地有龐大的理工科人才基數,如果這些人才能到香港工作,將為香港打造國際科創城注入新的活力。”
?

陳永勤表示香港與深圳和其他城市關系密不可分
區域融合和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
? ? ? ?思廷書院院長陳永勤教授表示,作為大灣區9+2城市群的一員,香港與深圳和其他城市關系密不可分,而且區域融合和協同發展更是大勢所趨。“香港吸引和挽留內地青年才俊的新政策將為我校畢業生提供多一個充滿機遇和前景美好的就業和發展路徑和平臺,而我們作為一所著名港校的灣區校園所培養的同學也自然更加合適到香港發揮所長,努力打拼,成家立業,為香港和大灣區的美好明天做出貢獻。”
?

陳一帆同學計劃2024年赴港深造,
未來能有機會留港工作
? ? ? ? 目前正積極地向香港投行投遞實習申請的陳一帆同學,是一名數據科學學院金融統計專業、逸夫書院的大三學生。他期望明年夏天能赴港實習。“作為2024屆的本科畢業生,我計劃在2024年秋季學期能入讀香港的頂尖高校繼續深造,拿到碩士學位并留港工作。” 他表示,李家超特首今天宣讀的《施政報告》對大灣區的學生非常友好,尤其是對港中大(深圳)的學生非常有利。“港中大(深圳)的教學模式和港中大一樣,我們能很快適應香港高校的教學,也比較符合香港招攬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該政策也很有利于我們碩士畢業后留在香港尋找就業機會,為大灣區的學生又開辟出一條就業新路。”目前正積極地向香港投行投遞實習申請的陳一帆同學,是一名數據科學學院金融統計專業、逸夫書院的大三學生。他期望明年夏天能赴港實習。“作為2024屆的本科畢業生,我計劃在2024年秋季學期能入讀香港的頂尖高校繼續深造,拿到碩士學位并留港工作。” 他表示,李家超特首今天宣讀的《施政報告》對大灣區的學生非常友好,尤其是對港中大(深圳)的學生非常有利。“港中大(深圳)的教學模式和港中大一樣,我們能很快適應香港高校的教學,也比較符合香港招攬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該政策也很有利于我們碩士畢業后留在香港尋找就業機會,為大灣區的學生又開辟出一條就業新路。”目前正積極地向香港投行投遞實習申請的陳一帆同學,是一名數據科學學院金融統計專業、逸夫書院的大三學生。他期望明年夏天能赴港實習。“作為2024屆的本科畢業生,我計劃在2024年秋季學期能入讀香港的頂尖高校繼續深造,拿到碩士學位并留港工作。” 他表示,李家超特首今天宣讀的《施政報告》對大灣區的學生非常友好,尤其是對港中大(深圳)的學生非常有利。“港中大(深圳)的教學模式和港中大一樣,我們能很快適應香港高校的教學,也比較符合香港招攬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該政策也很有利于我們碩士畢業后留在香港尋找就業機會,為大灣區的學生又開辟出一條就業新路。”
?

來自生物科學博士項目的劉燁州同學尤其相信
該舉措將促進大灣區生物醫藥人才的互通有無
? ? ? ?來自醫學院生物科學博士項目、祥波書院的劉燁州同學認為施政報告中有關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的安排必將有助于促進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大灣區不少高校的學生,尤其是港中大(深圳)的學生,可以接受相似于香港高校人才培養理念和方案的教育,包括課程設置、思辨能力等各方面,應該會很適合在香港本地社會就業發展。此外,因為我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緣故,我也很關注深港兩地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首先,在教育方面,港中大(深圳)培養的臨床醫學學生可以透過這項新舉措前往香港實習或進行臨床實踐;其次,在科研方面,放寬回港就業的安排也會吸引到更多來自香港各高校的大灣區校園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回流香港就業;這項舉措也可以吸引更多大灣區的資本投入生物醫藥研究與產業化。相信這項舉措能夠令大灣區的生物醫藥人才互通有無,讓大灣區的生物醫藥產業迎來新的輝煌。”
?

備考香港注冊會計師的韓國留學生Kyuri LIM
認為借新政策的東風,自己將擁有更多在港就業優勢
? ? ? ?韓國留學生Kyuri LIM是一名來自經管學院會計學專業、學勤書院的大四學生。她計劃在明年六月畢業后前往香港工作。“我目前正在準備香港注冊會計師考試(HKICPA)。我校學生可以免考10門,所以只需要準備5門考試。兩年香港工作簽證的政策讓我擁有了更多的在港就業優勢。”
?

來自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碩士-博士項目的葉崇杰同學
肯定了相關政策對大灣區科創人才的吸引力
? ? ? ?來自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碩士-博士項目、逸夫書院的葉崇杰同學認為李家超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新政策有利于提升香港對于大灣區科創人才的吸引力。他說:“香港是亞洲計算機學術研究的前沿陣地之一,對內地科創人才有著很高的吸引力。我的導師曾分享過他在香港的6年研究經歷對他科研生涯帶來的巨大幫助。因此我也很期望未來能有機會到香港交流學習。這次發布的新措施有望促進香港和深圳之間人才交流和產業發展,為大灣區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
? ?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自2014年創辦以來,始終秉持國際化的氛圍、中英并重的教學環境、書院制傳統、通識教育、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為中國培養國際化的創新型領袖人才闖出了一條新路。
? ? ? ?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曾于10月13日聯合發布重大消息,設立嶄新的大灣區2+2本科學位課程。兩校園將合辦雙主修課程,為大灣區培育優秀人才。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讓學生于深港兩地校園修讀雙主修本科課程的項目。?新課程待香港中文大學教務會審核后,預期于2023至2024年度推出。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兩校園每年將一共錄取約40至50名學生。
? ? ? ?香港和深圳是大灣區優勢互補的國際化重點城市,其環球商貿、金融及創新科技領域的發展領先全球。借施政報告的東風,香港高校的大灣區校園學生將受惠于深港兩地豐厚的教育資源和優越的就業機會,助力大灣區國際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