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16日,福布斯中國發布2021年度30歲以下精英榜(30 Under 30),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俞江帆教授入選該榜單,成為中外合辦大學中唯一上榜的教授

? ? ? ?2021年,新世紀的第22個年頭,中國正經歷百年難遇的巨大變局。商業社會生態變遷、國際關系站上拐點、新冠疫情的常態化均考驗人們的信心。在中國,更深層次變革正在推進,消費、科技、醫療、碳中和等,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其所引發的商業模式創新,為新舊經濟動能的替換帶來了產業支撐,也給青年群體帶來了百年未有機遇。青年之勢,百年之變。福布斯以前瞻性的目光,尋找年齡在30歲以下,在業內嶄露頭角,或者展現出成為未來行業及社會翹楚的潛在力量。他們砥礪前行,不負韶華,在平凡中鑄就偉大!這項評選被稱為30 Under 30。

點擊圖片,查看完整榜單

? ? ? ?該榜單入圍條件是199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 對上榜者年齡的計算也以1 月1 日為界)。他/她通常而言是一位優秀的創業者,公司關鍵崗位的創變推動者、一個較大團隊的領導者、某個關鍵項目的負責人、某項科技發明的引領者以及不限于上述情況的各種開創者、領導者。通常,這些上榜者的公司總部或者核心業務在中國內地,評選涵蓋那些在中國內地創業的外籍人士。

? ? ? ?榜單評選主要從影響力、績效和創新三個維度考察候選者。福布斯邀請了近50位知名企業家、風險投資人、藝術家、高校教授,以及業內意見領袖擔任評委,他們是各自領域的專家。福布斯中國按照行業和領域對申請者進行初步篩選,之后提交資料由評委挑選出他們認為合適的人選。福布斯中國編輯部進行統計和協調,最終得出候選名單。

? ? ? ?最終10個行業300位年輕人登上2021福布斯中國30 Under 30 榜單。這些上榜者包括優秀的創業者、青年科學家、英姿颯爽的運動健兒和投身公益的年輕人等。上榜者中,年齡最小的為14歲,是體育領域的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平均年齡為27.7歲,比去年年輕0.2歲,半數以上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從性別看,三分之一左右上榜者為女性。女性上榜者占比較高的領域為體育、藝術時尚和生活方式以及社會企業。男性上榜者占比最高的行業是工業制造和能源環保。

? ? ? ?科研領域有不少新星閃耀,候選者的學術版圖不再是清華、北大等傳統科研高校,新型科研機構開始嶄露頭角,更有來自陜西、甘肅等西部地區的科學工作者參評。社會變革進一步塑形科研方向,這些渴望摘得科學果實的年輕人,正向著世界級難題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挑戰。此次俞江帆教授入選該榜單中科學和醫療健康行業的30位年輕精英代表。

?

教授簡介

俞江帆

理工學院助理教授

? ? ? ?俞江帆教授在2014年獲得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學學士學位,在2018年獲得了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學(2018年至2019年)和多倫多大學(2019年至2020年)擔任博士后研究員。俞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助理教授,同時擔任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微納米機器人中心副主任。俞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納米機器人和醫療機器人領域,尤其在微納米機器人的驅動控制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其數理建模、優化驅動、集群智能以及生物醫學應用等方面。

? ? ? ?俞教授至今已發表30余篇國際頂級期刊、會議論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Science Robotics、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和ACS Nano等。其中數篇期刊論文被ESI收錄為高被引論文,并被包括Science、Nature、CNN在內的國際新聞、學術機構報導。俞教授還發表了一部專著與一部編著,以及在知名國際會議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包括ICRA和IROS。他曾獲得多個有影響力的獎項,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評選的物理學50強文章(2018)、T-Mech最佳論文獎入圍(2020)、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研究成果獎(2018)、香港青年科學家入圍名單(2018)。他目前擔任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與Micromachines的客座編輯,曾擔任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Robots 2019、2021的副編輯,以及數個頂級期刊和會議的審稿人,包括T-Ro、T-ASE、T-Mech、RA-L、ICRA和IROS。

? ? ? ?依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俞教授建立的智能微納機器人實驗室是一個多學科高度交融的平臺,不僅需要研究材料科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基礎科學,更關注并致力于研究小尺度機器人學、AI策略框架、控制理論和生物醫藥等應用科學。實驗室將研發具有創新材料、不同結構、優化組裝模式、新型集群行為和多樣功能性的微納米機器人,推進其在藥物遞送、癌癥治療、細胞測量、疾病診斷等領域的應用,致力于研發具有世界頂級水平的微納米機器人,并解決和人類生活、健康息息相關的問題。

?

? 文章轉自福布斯中國https://mp.weixin.qq.com/s/yRs8dowky1Bko-dkmLZHMg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微信公眾平臺https://mp.weixin.qq.com/s/L4jlg8lvzVvanRMOzOgj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