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春曉 茗談花間 | 2021傳媒春茗活動
?
3月25日,南國春日里的神仙湖畔,新綠的嫩樹芽兒,粉紅的桃花瓣兒,蕊黃的風鈴花兒,沁香襲人的春風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媒春茗活動。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副校長羅智泉教授、朱世平教授、阮健驄先生,協理副校長蔡小強教授、李學金教授、顧陽教授、朱寶亭教授以及各學院、研究院和書院負責人等大學主管人員著唐裝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動。來自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鳳凰衛視、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深圳晚報、深圳衛視等百余家全國及省內外媒體朋友參加了本次活動。
港中大(深圳)通過每年舉辦的傳媒春茗活動,答謝全國媒體朋友對大學的長期關注與支持,感謝媒體通過向公眾準確傳達大學的聲音,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同時,活動通過大學主管人員介紹、新聞采訪、互動表演等環節,讓媒體多角度了解港中大(深圳)的辦學進展和師生風采。
?
大學主管人員代表介紹大學辦學進展
?大學麒麟隊帶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舞麒麟
管弦樂團首席團成員演奏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
?
由港中大(深圳)麒麟社的同學們帶來的麒麟舞表演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大鑼、大鼓、嗩吶熱鬧伴奏,麒麟輕靈舞動,“麒麟獻瑞”寓意迎祥納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港中大(深圳)管弦樂團的同學們表演了四重奏——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醇美婉曲的聲樂飄揚在生機盎然的校園里,節目展示了大學生蓬勃的氣息,亦展現了大學重視中西文化的交融、古今文化的通匯。
徐校長在致辭中向媒體和社會匯報了大學科研建設進展、港中大(深圳)2020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2021年招生動態 、大學二期建設情況、港中大(深圳)附屬教育集團的定位以及醫學院和音樂學院的最新籌建進展情況。
?
推動科研賦能深圳發展 國際水準研究院相繼成立
?
徐揚生校長介紹大學師資力量
?
校長徐揚生教授為大家致歡迎辭并講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最新的辦學進展。徐校長介紹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走過七個春秋,大學在科研與學科建設、學生就業與升學、拓展戰略合作領域、校園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2020年,我們成立了數據科學學院、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醫學院和音樂學院的籌建工作也取得了切實的進展,大學的直屬附屬醫院也已正式開始建設。同時,港中大(深圳)開啟戰略合作新模式:大學與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管理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多領域開展創新性深度務實合作;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與福田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在前海掛牌,攜手打造前海國際高端智庫集聚區;大學與龍崗區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助力打造粵港澳國際教育示范區。大學希望通過多方的戰略合作,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已先后建成45個世界級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平臺,領域涵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生物醫藥、物聯網、新材料、經濟金融與物流等。大學承擔的各級各類研究項目達340多個,引進了全球知名學者、教師380多名。隨著醫學院、音樂學院的開辦,新研究院和實驗室的落成,各類高端人才源源不斷集聚。
?
?
近七成升學畢業生攻讀世界排名前50的頂尖大學碩/博學位
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強勁,紛紛獲頭部企業垂青
在2020年突發疫情與復雜的國際形勢下,2020屆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5.08%,不僅繼續保持了高就業率,還在世界名校入讀情況、就業薪酬水平等多個方面均列于國內高校前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對學生的培養質量持續獲得了世界名校與社會各界的認可。
2020屆本科畢業生中,73.40%選擇繼續升學,根據2021年QS及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68.66%的升學畢業生攻讀世界大學排名前50名的名校碩士/博士學位,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帝國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愛丁堡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香港大學、東京大學等。
2020屆本科畢業生中,21.14%選擇直接就業,全校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達15.10萬元,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保持強勁。根據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排名榜,在各類企業入職的畢業生中,75.61%就職于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企業或跨國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Bilibili、美團、微軟、復星集團、匯豐銀行、百威、寶潔、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行業龍頭公司。從就業地區統計,港中大(深圳)2020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地點較為集中,近九成選擇在深圳、上海、廣州、北京等國內一線城市工作,其中74.21%留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
2020屆研究生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也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及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他們進入了包括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深圳前海、國信證券、平安證券、匯豐銀行、招商銀行、華夏基金、微眾銀行、華為、阿里巴巴、亞馬遜、京東、埃森哲等在內的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國企及政府單位;部分選擇繼續求學的學生前往包括耶魯大學、伊利諾伊州大學香檳分校、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昆士蘭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繼續深造。
?
大學二期建設逐步展開 迎來更加壯大、美麗校園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工程教學綜合大樓效果圖
?
百年大學,基建先行。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校園落成,總建筑面積32.4萬平方米,美麗校園初具規模,為建設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具有中國文化傳統的一流研究型大學奠定了基礎。
隨著學校的快速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的二期建設也已逐步展開,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壯大、更加美麗的校園。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二期工程分布于學校上、下園預留發展用地內,主要建設功能包括:教學綜合大樓、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科研綜合大樓和書院等。
?
大學校園規劃圖
?
港中大(深圳)的直屬附屬吉華醫院、音樂學院、醫學院、田徑運動場、醫學院啟動大樓、音樂學院過渡校區等重大項目也依序推進中。大學直屬附屬吉華醫院床位總數3000床;醫學院及深圳音樂學院選址均在深圳市龍崗區國際大學園區內,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占地約21.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深圳音樂學院占地面積約7.3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2.97萬平方米。
?
學科建設日益完備 2021年擬新增4個專業
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工作已開啟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內地本科生招生專業包括金融學、市場營銷、國際商務、經濟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翻譯、應用心理學、英語、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工程、金融工程、化學、生物科學專業,擬新增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待教育部審核批復)。
目前,港中大(深圳)已開設23個研究生(碩士、博士)專業,分為研究型研究生和授課型研究生,其中研究型研究生包含:數據科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生物科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碩士-博士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博士專業、數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經濟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金融學哲學碩士-博士專業;授課型研究生包括:全球研究文學碩士專業、同聲傳譯文學碩士專業、翻譯(筆譯/口譯)文學碩士專業、應用心理學理學碩士專業、數據科學理學碩士專業、生物信息學理學碩士專業、通信工程理學碩士專業、會計學理學碩士專業、經濟學理學碩士專業、金融學理學碩士專業、金融工程理學碩士專業、信息管理與商業分析理學碩士專業、市場學理學碩士專業,及在職碩士專業——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高級管理人員理學碩士專業(中文授課)、管理學碩士專業(中文授課)和金融EMBA專業(中文授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研究生招錄采用與國際接軌的入學申請制度,學校通過申請者提交的材料對申請者的學業水平、語言能力、專業興趣、實踐經驗等進行全面地考察,擇優錄取,最終確定錄取名單。
?
醫學院、音樂學院籌建工作順利
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21年開啟招生
?
簽訂合作舉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協議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和深圳音樂學院籌建工作進展順利。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專業首批新生將于今年9月入學;2020年,大學與深圳市衛健委、香港中文大學成功簽訂《關于合作舉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的協議書》;醫學院校園建設方案國際招標工作已開啟;醫學院院長已確定,各項工作開展順利。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成立于大健康時代背景之下,根據立足深圳、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建設的總體部署,按照規劃,到2030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學科群將完成基本布局,以臨床醫學為核心,涵蓋基礎醫學、醫學生物信息學、藥學、公共衛生、護理、中華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健康學科,建成培養本、碩、博各類健康科學人才的教育體系。未來,醫院將進一步借助香港中文大學臨床醫療等方面世界領先的發展水平,為深圳市乃至大灣區打造一家世界一流,且兼具先進醫療服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和創新醫學研究的、頂尖的國際化醫學中心。
深圳音樂學院的籌建方案獲得市委、市政府通過,過渡校區裝修改造正在進行中,永久校區選址龍崗區體育中心地塊。目前,深圳音樂學院院長也已確定,已開始開展各項籌備工作。
深圳音樂學院,作為深圳市政府規劃建設的“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之一,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創建運營。深圳音樂學院將是一所國際化、創新型、世界一流的音樂藝術院校。深圳音樂學院的建立將填補深圳在音樂藝術領域高等教育的空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領域的資源共享及人才交流,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培養大師級音樂藝術人才。
?
與龍崗區共建附屬教育集團 打造粵港澳國際教育示范區
2021年1月29日,龍崗區人民政府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將圍繞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戰略目標,在基礎教育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助力打造粵港澳國際教育示范區。
未來,港中大(深圳)將乘著龍崗區建設粵港澳國際教育示范區的東風,整合深港兩地優質教育資源,積極引進知名校長、知名教授和特級教師等高端教育人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構建教學研培一體、大中小幼相融的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全力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學校辦成高水平、國際化的一流示范學校,成為基礎教育國際化的典范和基礎教育領域的靚麗名片,大力提升龍崗區整體基礎教育水平。
?
我校與龍崗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辦學協議
?
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豐富雄厚的教育資源培養學貫中西的國際化人才
活動現場,港中大(深圳)的同學們也紛紛向媒體記者朋友講述了各自的就讀感受。
?
?
即將本科畢業的經管學院、學勤書院的寧文濤同學,目前已收獲字節跳動等各行業的工作錄用通知。在接受采訪時,他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作為一個初創大學,給學生提供了非常高的自由度和相當豐厚的教育資源,學生能通過同學、教授、大學各項資源輕易地觸碰任何一個他所感興趣的領域,同時開放包容的校園文化和學生組成對學生的世界觀和行事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對進入人生新階段的年輕人來說非常寶貴。”
2019級管理學碩士洪思寧同學是擁有了一定工作經驗后繼續深造的學子,她深切地感受到了港中大(深圳)和深圳高等研究院嚴謹的學風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她說“管理學碩士項目真正做到了讓投資更懂產業,讓產業更懂資本的辦學目標。通過兩年的學習,我獲得了更全面的、更系統性的對管理藝術的認知,能將所學應用在實際的工作和投資之中,知行合一,且獲得超額回報,我以成為港中大(深圳)和深高金的一員為傲。”
學生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得益于港中大(深圳)“學貫中西、匯通古今、融合文理”的培養理念,同時也得益于書院制的浸潤熏陶。在港中大(深圳)獨特的書院制中,不同文化及專業背景的同學共同生活在書院中,在課堂之外學習為人處世,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與審美品位,增強自信心與社會責任感,成為有參與意識和擔當的未來公民。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走過春華秋實的七年發展之路,時值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的契機,港中大(深圳)將以高質量研究成果和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深圳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