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20)發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三位校長講座教授——張大鵬教授葉德全教授、黃憲達教授上榜。其中,數據科學學院張大鵬教授已連續七年入選該榜單。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葉德全教授首次上榜,是今年中國內地唯一入選的藥理學與毒理學領域“高被引科學家”,黃憲達教授已連續兩年入選該榜單。

? ? ? ? ?“高被引科學家”榜單每年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旨在遴選出全球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頂尖人才。數據來源于科睿唯安InCites平臺上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數據庫以及學術研究平臺Web of Science,統計過去11年(2008-2019年)發表論文及總引用次數。入榜的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于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教授、校長講座教授

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計算機視覺研究中心主任 ?

張大鵬教授

? ? ? ? ?張大鵬教授

? ? ? ? ?張大鵬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教授、校長講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計算機視覺研究中心主任。

? ? ? ? ?他是國際圖像和圖形學報(IJIG)以及 Springer 國際生物識別叢書(KISB)的創始人和主編,30多年來一直從事模式識別,圖像處理以及生物特征識別研究,是掌紋識別、中醫四診量化及人臉美學等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領軍人。其研究成果曾多次獲獎,如中韓授予的發明金獎及特殊金獎、日內瓦發明展銀獎,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科學技術獎項裘槎(Chroucher Foundation)優秀科研者獎等。張教授已出版了20多部相關專著,400余篇國際期刊論文和40多項美國、日本、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專利。從2014年開始,他已連續七年被 Clarivate Analytics (科睿唯安)列為“高被引科學家”。

? ? ? ? ?張教授還是?IEEE 計算機學會杰出演講人, 以及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和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APR)會士。2019年,在國際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學的?Top 1000 名科學家評選中,張教授以?H-Index 115 排名前?8520209月,張大鵬教授憑借其在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卓越成就,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

校長講座教授及醫學院籌建辦代理主任 ?

葉德全教授

? ? ? ? ?葉德全教授

? ? ? ? ?葉德全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校長講座教授及醫學院籌建辦代理主任。

? ? ? ? ?葉德全教授1982年本科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并于1988年獲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自1989年起,他先后在Scripps研究所及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其科研項目獲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連續資助25年。他先后與強生、諾華、GSK等公司開展研發合作,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批美國專利2項、中國專利1項,共同發明人專利2項。

? ? ? ? ?葉教授的研究領域是免疫學、藥理學。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蛋白偶聯受體的信號轉導及在固有免疫細胞中的作用,炎癥機制和病理模型及相關藥物靶標的發現。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助理院長

校長講座教授及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

黃憲達教授

? ? ? ? ?黃憲達教授

? ? ? ? ?黃憲達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助理院長、校長講座教授及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執行院長。

? ? ? ? ?黃憲達教授于2013年獲得臺灣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學位。他曾任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主任及生物科技學院副院長、臺灣生物資訊學會理事長及臺灣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計劃交大生物資訊中心主任。

? ? ? ? ?黃憲達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計算生物、生物信息、基因體學、宏觀基因組學、智能生物醫藥科技(藥物設計、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生物數據庫設計與開發等領域,曾獲臺灣科技杰出研究獎(2010年及201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優秀年輕學者(2009年)。黃憲達教授發表論文超過160篇,其中包含Science,?Nucleic Acids ResearchHepatologyPLoS BiologyJ.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高質量期刊。黃憲達教授所開發的?MicroRNA數據庫(miRTarBase),目前為國際認可匯集最完整數據的微小RNA生物數據庫,已廣為全世界科學家所使用,在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領域有重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