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起戰疫 | 人文社科學院17位學生志愿者參與海外物資文件翻譯
? ? ?? 新年伊始,無數目光聚焦武漢,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每個人的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同學們關注疫情發展,用自己的方式為戰勝疫情做出貢獻。其中,人文社科學院約有17位同學參與了海外物資文件的翻譯任務。
?
來自朋友圈的線上支援
? ? ? ? 正值新春佳節,一條朋友圈的信息引發了許多同學的關注。前線物資短缺,醫院開始嘗試購買來自海外的醫療物資。然而,海外物資的標準化文件均使用英文編寫,難以確認其是否符合需求的相關醫用標準。短短幾天,一個名為“武漢志愿者翻譯總群”的微信群傳遍朋友圈。它由各大高校相關專業的師生以及從事翻譯、醫療行業的專業人士組成,下分數個小組群,迅速完成了多份醫療物資產品資質和使用標準的翻譯工作,為前線戰疫增添了一份力量。
?
小組行動:主要分為文獻、翻譯與校對
? ? ? ? 線上志愿工作分為文獻,翻譯和校對三個小組。人文社科學院大三學生胡易文最初加入了文獻小組,利用校網資源登入外網查找歐盟醫用物資標準的相關文件。“因為能登知網,找文獻感覺會比較有優勢。”她的同學李若塵也加入了文獻查找工作。李若塵表示,在緊張的疫情面前,文獻越多越好,越多越能精確定位海外物資信息。在志愿者們的密切協作下,李若塵所在的小組找到了20篇文獻,交給志愿者負責人確認后再進入下一步翻譯工作。
人文社科學院的翻譯志愿者們加入的活動群
?
? ? ? ? 1月27日,五位人文社科學院的大三學生王品一、胡易文、李若塵、蔡岸锨、劉鑒楠接到了一份30多頁的個人防護設備(PPE)的歐洲生產和使用標準的文件翻譯任務。他們默契合作,短短一個下午,這份冗長復雜的專業文件就被翻譯完畢,完成后的文件長達九十多頁。劉鑒楠在接受采訪時分享了一小段文獻截圖,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復雜的長難句。

? ? ? ? 她認為,總體難度并不大,“因為生產標準都是很規范化和比較固定的表達,但是為了嚴謹,定語有時會很長,而且多用否定,和漢語的習慣差的比較大。” 疫情肆虐,時間緊迫,這些志愿者們的翻譯工作并不輕松。憑借著一顆希望幫助戰勝疫情的心、扎實的專業基礎與一些醫學領域同學的熱心幫助,他們的翻譯工作最終按時圓滿完成。
?
“拯救”3000套醫用防護服
? ? ? ? 中央電視臺點名稱贊了這個線上自發組成的志愿小團體。他們群策群力,合作完成了多項醫療資源確認工作。其中,有3000套來自海外的防護服原本被認為是不可使用的不達標物資,然而在志愿者們迅速完成對應條款翻譯之后,發現這一批防護服是可用物資。胡易文感慨道:“挺震驚的,本來是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幫個忙,沒有想到最后真的能救到這么多設備。而且當時協和醫院還頻頻告急,看到這里又有了一批物資真的很開心。”

央視新聞對志愿翻譯的活動報道截圖
?
收獲與感想
胡易文:這是第一次在校外筆譯,有種學以致用的興奮。在幫助武漢的同時,意外收獲了幾份醫學詞典和一些醫學名詞的整理。看見許多人都在切實地為武漢出一份力,緊張之余自己也多了一點心安。
?
王品一:這是一次全新領域的翻譯任務,當時不假思索就參與了進去。看到自己的專業能為醫院、為防疫、為受疫情影響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
李若塵:收獲了一些專業知識,認識了一些同樣在翻譯領域學習的人,自己在家沒有虛度光陰,任何人都可以為這件事做點自己的貢獻。感覺更喜歡翻譯這個專業和工作了。
?
劉鑒楠:對于大家一起為對抗疫情貢獻和付出有了實質的感觀。最開心的部分就是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能,能夠真正地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參加這次活動,讓我真正感受到原來一次疫情發生需要調動以及觸及到的社會方面的資源這么多。
?
蔡岸锨:無法上前線,那就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幫忙也挺好的。雖然社會上有人在恐慌,但也有很多人心懷國家,保持冷靜的情緒,尋找一個能夠去幫助國家解決憂難的方式,然后做出自己的貢獻。我覺得挺溫暖,挺感動的。
?
呂姝潼:疫情中許多職業都有令人感動的無私與敬業,毅然而然逆行的醫生,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工人,還有很多人雖然不在一線,但是也在盡自己的一份力。我想在這次疫情過后去一次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