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學院張縱輝教授榮獲2018 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文獎
?
? ? ? ?近日,理工學院張縱輝教授的論文"Outage Constrained Robust Transmit Optimization for Multiuser MISO Downlinks: Tractable Approximations by Conic Optimization"榮獲2018 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文獎!
?
學會&獎項簡介
? ? ? ? IEEE信號處理學會是IEEE下屬主要學會之一,其頒發的最佳論文獎是信號處理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獎項之一。該獎項不接受作者個人提名,而是由IEEE信號處理學會下12個領域的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自過去五年內IEEE信號處理學會的優秀論文中依論文品質及原創性中提名,經IEEE信號處理學會獎勵委員會經過激烈評選后最多提名六篇論文獲得該獎項。獲獎論文與作者將在每年的信號處理旗艦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被授予獎項。
?
獲獎論文簡介
? ? ? ? 張教授獲獎的論文發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SP),題目為“Outage Constrained Robust Transmit Optimization for Multiuser MISO Downlinks: Tractable Approximations by Conic Optimization”,其共同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的蘇文藻Anthony Man-Cho So教授、馬榮健Wing-Kin Ma教授,以及當時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王堃宇Kun-Yu Wang同學與祁忠勇Chong-Yung Chi教授。
?
? ? ? ? 該論文針對無線通信中多用戶魯棒波束成形設計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凸優化方法的高效近似算法,并且嚴格分析、比較不同方法之間的計算復雜度與性能差異。由于該算法框架能達到明顯高于現存算法的更好性能,具有更低的復雜度,同時容易被推廣到多種無線通信系統的魯棒設計問題,依據Google Scholar該論文目前它引數達160余次。根據ISI Web of Knowledge,該論文也錄取為ESI高被引論文(ESI Highly Cited Papers)。
?
? ? ? ? 張教授表示第一次將該篇論文投稿IEEE TSP時并不順利。由于具體結果需要進一步補充,在嚴苛的審查意見中論文遭到退稿。團隊成員進一步補全算法的理論分析結果,強化數值仿真結果等才被接受。他回憶說道該篇論文的研究工作有賴近乎完美的團隊合作,其中的創新思路、理論證明等,由主要成員采取接力式的方式逐一攻破,汲取眾人所長。
?
張縱輝教授簡介
?
張縱輝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副教授
?
? ? ? ? 張縱輝教授先后于2003年與2008年自臺灣清華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士與通訊工程博士學位。在2012年8月到2015年7月期間,他在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自2015年8月,張教授任職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擔任助理教授,并于2018年8月擔任副教授。在擔任教職以前,張教授先后在臺灣清華大學(2008-2011年)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2011-2012年)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就讀博士期間,他曾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訪問學生與研究助理(2006年9月-2008年3月)。
??????? 張教授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通信系統、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中的關鍵信號處理與優化方法。他已在國際學術刊物及會議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包括主流學術刊物(如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等)論文40篇。張教授在2014年獲得臺灣科技大學年輕學者研究獎,2015年獲得IEEE通信學會亞太區杰出年輕學者。目前,他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與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ver Networks的編委(Associate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