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舉辦“科學與藝術”2017中韓知名院士學者書法展
?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咨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香港康文署博物館專家顧問區大為、香港城市大學傳統文化保育與傳承項目統籌景祥祜、浙江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黃晨以及香港城市大學傳統文化保育與傳承項目顧問李曉龍等嘉賓出席本次聯展,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一同欣賞由中韓兩國院士學者創作的書法作品。港中大(深圳)學生社團南露書法社積極參與了本次活動。
?

何繼善院士與學生展示合力完成的書法作品“長虹倒水深龍窟,明月垂珠數蟻堆“
?
? ? ? ? 韓國聯展結束后,集古學社、香港墨袖齋書法文化發展協會、香港東亞細亞文化研究中心與大學合作策劃了香港及內地大學的巡展。大學教育兼具傳承文化和鼓勵創新的職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本次書法聯展 ,充分展現我校“全人教育”的理念——“學貫中西,古今通匯,文理融合”。“傳承書法藝術、文化和推動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其實是一件事物的兩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在致辭中勉勵同學們寫好字:“書為心話。好的字能體現人的心靈美。同學們要努力,寫字不僅實用,還能體現人的心靈。”
?

王汎森院士與學生共同創作“道不遠人人遠道, 山不離人人離山”
?
? ? ? ? 書法是文學的載體,歷史的痕跡,文化的符號。書法的運筆、節奏、濃淡、布局和內容等都能體現文人學者的風范、人格與學養。徐揚生校長、何繼善院士、王汎森院士、鄭培凱教授更是在書法聯展開幕儀式現場和同學們共同揮毫,讓在場觀眾感受書法的魅力。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南大學校長何繼善院士表示傳承中華文化的方式除了文字還有影像和聲音等,而文字這種方式是最為重要的。如何欣賞書法呢?何繼善院士提出了三個方面:書法的美,文字表達的內容以及作者的道德品質。何院士認為書法美不美,無論是雄勁還是秀麗,與觀賞者的個人審美觀念有關,他隨后對比世人對秦檜和岳飛以及革命烈士的書法作品及其人格的態度,講述書法作品具有展現作者人文涵養和人格的重要作用。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咨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與學生展示“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書法作品
?
? ? ? ?為了鼓勵大眾認識韓國漢籍的經典文獻,在這次的展品中,多位院士挑選《四庫全書》、《韓國歷代文集叢書》中的著名詩文,跨越歷史時空與中、韓國界,以書法的形式予以重現。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在開幕式致辭中用“不得了”形容他所見到的韓國學者和學生的書法作品。中韓院士學者通過書法的形式,展現了兩國文化的傳承與聯系,把自己對文化藝術的獨到的見解融入到書法創作中。他們身體力行地讓我們認識到科學與藝術并非各自獨立,而應相互融合。他們的筆下大千,或穩勁矯健,或飄逸灑脫,或雋秀明暢。每一幅作品都別具一格,極富感染力。“我踏進美的門,到達真理的宮殿。”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引經據典,“美和真理是相通的,藝術和理性的思考和創造也是相通的。人文和藝術是貫穿我們一生的心智活動。作為一位歷史學者,書法讓我鉆研明清古籍和古代碑文,讓我受益無窮。”
?

南露書法社師生與徐揚生校長合影
?
? ? ?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作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既重視結合傳統與現代,又重視融會中國與西方。本次書法聯展將有助于提升港中大(深圳)學子乃至大眾對書法藝術賞析的興趣,增進對漢字文化圈古籍的認識;同時,也期待大家探尋古籍中的學科文獻,以書法重現古代文獻的學術價值,對傳統文化和科學有新的理解。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咨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在致辭中鼓勵年輕人用創作、欣賞書法或是練習硬筆字的方式傳承中華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毛筆不再是一種應用工具,書法不再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這會引起我們在塑造人格和理解中華文化方面的隔閡。我希望大家通過書法這種形式互相勉勵,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

與會嘉賓與我校師生合影
?
? ? ? ? 此外,港中大(深圳)學生社團南露書法社每周六日,由學生自行開設書法諸體以及硬筆書法與國畫課程,教授社內同學。展覽從2017年12月15日持續至12月21日,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朋友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道遠樓一樓欣賞書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