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速遞

? ? ? ? 全國大學生“恩智浦”杯(原名“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是教育部高教司主辦的全國A類賽事,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競賽之一。比賽發展至今,已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近500多所高校里普及,且賽事由最初的三個傳統項目逐漸發展成為如今集光電等7個組別的大型賽事。競賽要求采用恩智浦公司的微控制器作為核心控制模塊,通過增加道路傳感器,電機驅動電路以及編寫相應軟件,制作能夠自主識別道路或者目標的模型汽車。

? ? ? ? 今年的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車競賽全國總決賽共有來自全國166所高校的近200支隊伍、1800名選手參與角逐。由理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三的魏迎新、杜敬信、劉元豪三位同學和博士二年級牛冠沖同學組成的參賽團隊代表我校首次參加“恩智浦”杯比賽,并斬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的佳績。本次比賽涉及空地通信平臺搭建、信息采集及導航算法設計和地面車輛調試與控制三個主要方面,此外,還囊括了車輛工程、無人機設計與搭建、控制器及執行器優化設計等硬件部分的相關知識和實踐,比賽非常富有挑戰。

“誠道肆壹玖”團隊和理工學院潘文安教授的合影

左起:杜敬信同學、魏迎新同學、劉元豪同學、潘文安教授

?

?

項目簡介

? ? ? ? 在談到為什么會參加本次智能車大賽時,成員們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導航是近來比較熱門的領域,而本次智能車大賽加入了四旋翼導航組這一競賽組別,我們希望借此機會加強對智能車和無人機的認識,同時為我們學校開辟這兩個領域的研究,營造出勇于創新,樂于實踐的氛圍。特別感謝理工學院和CIDE的大力支持,以及潘教授的悉心指導,讓我們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 ? ? ? 通過采訪,我們了解到,其實高科技智能制造也是團隊成員們一直以來研究的方向,“我們團隊用樹莓派運行OpenCV完成信標識別;用并行計算優化OpenCV,加速了畸變校準速度;用850nm濾光片加裝在廣角鏡頭過濾雜光;用物聯網的方式控制3D打印機,方便遠程打印;用CATIA為智能車設計了防撞護欄,并3D打印出來;用SDR軟件無線電調試通訊的抗干擾能力;用PixHawk開源飛控搭建了無人機……比賽的結果更加肯定了我們的努力!”

“誠道肆壹玖”團隊參賽現場

? ? ? ? “同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學校建在深圳的巨大優勢。因為我們位于被譽為中國硅谷的深圳,我們所需要的電子元器件都能第一時間購得。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當天直接從華強北買到。但是一些來自別的城市的隊伍就沒有那么幸運了。這次比賽中就有來自北京的強隊,因為賽前廣角鏡頭壞了卻無法馬上購買,以致嚴重影響他們團隊的表現。我們替他們可惜之余,深感我們身處深圳的幸運。”團隊成員如是說道。

?

?

關于收獲

? ? ? ? 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團隊成員們還是理性分析了自身與對手存在的差距,“我們學校首次參加這個比賽,在技術積累上相比那些老牌學校有明顯的不足,像哈工大已經連續參加過5屆以上的比賽,對于比賽的經驗遠遠超過我們。雖然最終比賽成績相比有些差距,但是第一次參加比賽就能夠和他們同臺競技,已經很欣慰了。”

? ? ? ? 同時,團隊成員們表示:“這次比賽將我們引入到機械、電路和編程的奇妙世界,讓我們領略到了機械、電路和編程相結合的無窮魅力。我們從零開始,從分散零件到整體拼裝,從機械結構到電路設計,從底層驅動到上層算法,成功搭建出了一輛地面智能車,一架四旋翼無人機,并讓它們協同作業完成既定任務。更重要的是,這次比賽磨練了我們的心智,也讓我們的工程夢得以放飛。在凌晨的深圳龍崗,我們和電路、代碼、隊友相伴,與奔跑的智能小車和飛翔的四旋翼無人機相隨,在實驗室里調試調到地老天荒。調試的過程令人痛苦,驗收的過程卻又令人快樂,我們就這樣,痛并快樂著。”

?

?

后續及彩蛋

? ? ? ? “誠道肆壹玖”團隊回到學校之后,又對這場比賽進行了反思,覺得仍有許多改進的地方。恰好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工程院院士Stephen Boyd教授觀看了項目的演示。作為控制理論的大師,Boyd教授在百忙中抽出了兩天時間給團隊成員指導如何在高速情況下優化小車路徑并實現本地控制。Boyd教授在回斯坦福大學前還熱切地叮囑“要是在小車上實現了優化控制,一定要把視頻發給我”。

? ? ? ? “誠道肆壹玖”團隊也真心地感謝誠道419實驗室的全體成員的支持,特別是侯亮和楊陸見工程師。

? ? ? ? 此外,團隊成員借比賽之機,在理工學院潘文安教授和Boyd教授的支持下,正籌建一個圍繞智能制造展開的社團,歡迎熱愛實踐、樂于探討的同學們加入!

Boyd教授以及潘文安教授對團隊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