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科學家的身體里住著人文的靈魂”

?

? ? ? ? 徐揚生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他早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之后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工作多年,2013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 徐教授所研究的領域包括機器人和智能系統,專注于空間機器人、機器人設計與控制、服務機器人、穿戴式人機界面、智慧汽車、動態穩定系統和自學習系統,并在這些領域發表了6部專著和300多篇國際學術論文。他不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是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2016年11月14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59425號小行星1999 GJ5命名為——“徐揚生星”。

?

? ? ? ? 來到港中大(深圳)后,徐揚生說,自己“成仙”了。

? ? ? ? 他來后就住在學校的上園,上園在山上。“‘人’旁有一個‘山’,就是仙字,所以我現在成仙了。”每天早上,他6點上山,7點下山,晚上在校園周邊一走,感受龍崗的清新空氣。“聞到炊煙的味道,就像小時候的黃昏。”

來深圳3年多,徐揚生一頭扎進港中大(深圳)的創立和建設中。在創校的過程中,他親力親為,校園中的一草一木、一字一畫,都有他留下的印記。

在學生和老師們眼中,這是一名令人尊敬的院士,也是一名非同尋常的校長。

? ? ? ? 采訪徐揚生那天,社團的學生們正端著一盆多肉植物盆栽來到徐揚生辦公室,希望送給他們的“徐大大”。學生說,“這是我們自己做的,覺得很漂亮,希望可以擺在校長的辦公室里”。聽說校長在,他們就直接來了。對他們來說,見校長,是一件平常事,也是一件開心的事。

? ? ? ? 從上山下鄉、負笈美國,到回香港任教、赴深創校,他的每一段故事都值得細細書寫。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學術上杰出的成就,與他謙和親切的風格,成為了我們認識徐揚生的幾個關鍵點。

徐揚生和學生的關系非常融洽,學生經常給他送去自己手工制作的小禮物。

?

●知青歲月里,做了人生的第一個工程

? ? ? ? 今年是高考恢復第40年,年初,徐揚生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里發了一篇文章《一個沒擠上火車的人》,回憶自己的“崢嶸歲月”。

? ? ? ? 文中,他感慨,人的一生其實沒有成功與失敗,只有“擠”上,還是“擠不上”火車之別。當我們沒有擠上火車的時候,也不妨坐一坐,歇一歇,對自己說,還會有下一列火車的,自尊自重,只要我們的夢想還活著,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我們一定有擠上火車的那一天。

? ? ? ? 徐揚生出生于浙江紹興城里一個書香門第,高中畢業后在附近的農村下鄉插隊,在兩年多的知青歲月里,他與農民一起種田、割稻、養豬、搖船捻河泥,體力勞動的疲憊與生活的艱苦是其次,令他最難忘的還是精神上的苦悶。有一次,他在鋤地時把腳弄傷了,怕被笑話,草草用泥土把傷口糊住,忍著痛繼續干活。收工后,他一個人坐在小土坡邊上。“我感到精神極其苦痛,前方看不到一點希望。我看著太陽一點點從對面的山上落下,覺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這個時候如果前面有一條河,我都有可能跳下去。”后來,他在回憶時寫道。

? ? ? ? 1977年恢復高考后,他參加了這場有11屆畢業生參加的“萬人過獨木橋”的競爭。一個月后,他被浙江大學錄取了,人生軌跡從此改變。如今,徐揚生更愿意去把那段知青經歷當成那個特殊年代給予自己的財富。如今每年春分前后,徐揚生都會找個時間,帶學生去田地里春耕,讓不事稼穡的孩子們感受耕作的辛勞。

? ? ? ? “現在想起來,我人生做的第一個工程,不是機器人,而是下鄉時做的廁所。”他打趣道。到了美國學習后,一臺新的實驗儀器運過來,大多數學生都是等工程師過來拆裝,再進行調試。而徐揚生則發揮動手能力,自己摸索著就把儀器裝起來,省去了不少時間。

? ? ? ? “年輕時候吃的苦是一筆財富。人生會面臨很多失敗,現在的小孩被家庭保護得太好,不一定是好事。”他說。

徐揚生校長在2017年入學典禮上致辭

?

●創辦港中大(深圳),“只事耕耘,不問收獲”

? ? ? ? 浙江大學碩士畢業后,徐揚生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卡耐基梅隆大學任教并從事機器人研究直到1997年。

? ? ? ? 1997年1月,徐揚生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當時,很多人都向往歐美,大家并不理解他的決定。

? ? ? ? “香港的多元文化最吸引我。”提起當時的決定,他說:“我是中國人,身體里流淌著中國文化的血液,同時我又接受了西方的理念和科技,在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里工作,能為祖國做出貢獻,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當年7月1日,徐揚生在香港見證了“東方明珠”的回歸,他激動不已。“那天晚上下著瓢潑大雨,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見證這一時刻,每個人的臉上都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

? ? ? ? 到香港工作后,身為教育工作者的他深感責任重大。“我們的大學應該培養社會領袖,社會領袖不一定是政府領導,商界、學界的精英也是領袖。我希望我們中國的學校能培養這樣的人,不是非要到海外去培養。”徐揚生認為,“教育應該去培養引領者,而不是跟隨者。”

? ? ? ? 因此,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十余年并擔任副校長職務后,他再次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毅然北上深圳,創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 ? ? 為了辦學,他調研了內地尤其是珠三角以及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的優質高校的專業,并做了對比研究。“比如深圳要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至少3000名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在生物醫藥工程、新能源、基因學領域,深圳都是內地重鎮……深圳能有今天,是靠最初一批人拼下來的,今后30年,深圳需要大批國際人才。”他希望,港中大(深圳)能為這座城市培養出新的領袖。“辦這所學校,我們是想證明,國際化的辦學可以在內地落地,中國完全有能力辦一所一流的國際性大學。”徐揚生說:“大家都說深圳是一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經濟上如此,我相信在教育上也是如此。”

? ? ? ? 剛誕生的港中大(深圳)學術品質受港中大監管,傳承港中大的文化,強調通識教育、書院制教學,而在港中大50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創新,目標是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范例。“我一直強調,港中大(深圳)定位有三個重點:一是國際化的大學,二是具有中國文化傳承的大學,三是研究型大學。前兩者都是與港中大一脈相承,而在辦研究型大學方面,我們與港中大有繼承也有側重。港中大可能更多做基礎理論的研究,而我們既做基礎理論,也有大量從應用出發的前沿研究,因為深圳有這個條件。”

? ? ? ? 徐揚生還認為,學術應該站在國際的高度,才能使學生開眼界、見世面。辦學以來,港中大(深圳)積極跟劍橋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建立了聯盟,學生可以去交流、學習、考試,甚至升學,接觸到一流的學術氛圍。

? ? ? ? ?“一般一所大學要20年才能辦得像個樣子,我們爭取15年吧。”徐揚生充滿信心。

?

●機器人研究,為人類未來尋找方向

? ? ? ? 博士畢業后,徐揚生一直從事機器人研究。

? ? ? ? 他回憶,自己對機器人的興趣正是到美國以后產生的。“我當時看了一部科幻小說,寫了一個血管里的機器人,可以清除血管垃圾,當時覺得非常有意思。”徐揚生說,多少年之后,這樣的機器人真的出現了,這本科幻小說與他確定機器人的研究方向不無關系。“這是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方向。”他說:“人類怎么克服自身缺陷,機器人會提供很大的幫助,互聯網、大數據的來到,更讓人工智能成為可能。”

? ? ? ? 回國后,徐揚生致力于國內空間機器人的設計、控制及動力學研究,以及無重力地面試驗設施等方面的研究。他致力于推動中國航天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提出并參與了有關航天智能系統的研制。同時,他對動態穩定系統的控制、人類控制策略的自動建模、穿戴式智能人機界面,以及全方位混合動力汽車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統開發。

? ? ? ? 2016年1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首個研究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揭牌,這一研究院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機器人、智能混合動力汽車系統、智能穿戴界面、視頻監控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和產業化。

? ? ? ? 在徐揚生看來,“工業4.0”戰略的核心是機器人,也就是制造系統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深圳是全世界著名的制造中心,因此在深圳開展機器人的研究開放和應用是十分有意義的,對深圳制造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都有長期的積極影響。”

? ? ? ? 他說起機器人時,就像在說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和朋友約好八點鐘過來看他的機器人,可那臺機器人七點半的時候就“發瘋”了,機器人與實驗室的東西都弄壞了,朋友過來時只看到一地狼藉的實驗室和一個陷入混亂的機器人。“人類和機器人共處的過程中,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但這就是有趣的地方。”他笑道。

? ? ? ? 此外,徐揚生很早就進行智能眼鏡研究。關于智能眼鏡還有一件趣事:有一次徐揚生去中東地區開會,期間要上廁所,兩邊的門上寫著彎彎曲曲的蛇形文字,他分不清哪個是男哪個是女,直到有位男士從其中一間走出來,才敢進入。這催生了他創造一款智能眼鏡的想法——通過眼鏡實時翻譯,能辨認眼前的建筑物是旅館、餐館、銀行,或是超市,能翻譯公共汽車線路、道路標志和飯店菜單,使旅途更加愉快。

? ? ? ? 徐揚生曾經領著學生做了一個爬樹機器人,“其實很多機器人,我們做的時候,并不知道它有什么作用,但我們就是做了”。機器人由一個獨創單高自由度移動機身結構及一對爬樹爪組成,可在樹上自由爬行,爬樹爪還可以在靜態時牢固地抓在樹干上。后來才有人提出這個機器人的作用:可用于協助樹林檢查和保養、病蟲害防治等林業領域,甚至可以作為城市流動監視器應用等日常生活。

? ? ? ? “很多時候你并不知道科學研究會運用在什么地方,只有做出來才知道。”他說。

港中大(深圳)理事會主席沈祖堯教授參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實驗室時,與徐揚生校長、理工學院錢輝環教授和學生們合影

?

●“不會寫文章的物理學家不是好校長”

? ? ? ? 全校師生都知道,徐校長不僅是機器人專家,身體里還住著一個文人的靈魂。“不會寫文章的物理學家不是好校長。”這是學生們的戲謔。

? ? ? ? 徐揚生寫的不只是學術文章,而是婦孺能懂的哲理小文。他的微信公眾號“徐揚生”專門發自己寫的文章,從老家屋檐下的燕子,到下鄉養的小豬,從一面之交的陌生人,到對自己影響深遠的恩師,他會將經歷過形形色色的人與事都寫進文章里。

? ? ? ? 很多時候徐揚生是有意寫給學生看。在一篇寫到老家燕子的文章里他寫道,他知道學校里有幾位同學與父母不和,有的已經半年沒與父母聯系了,每次在校園里碰見他們,他都想駐足與他們聊聊,卻不知從何說起。于是他寫了這篇文章,希望同學們看到后,能有所啟示。

? ? ? ? 徐揚生還愛好書法。“龍崗著名書法家徐大大”是學生送給他的一個雅號。在港中大(深圳)的圖書館、食堂、行政樓、教學樓,處處都有校長的墨寶。今年春節前,徐揚生領著書法社的學生一起寫春聯,校長和書法社的社員一起為大家寫春聯,當天求字的人太多,校長有求必應,一直站了幾個小時為大家寫字。

? ? ? ? 他認為,人的知識面不能有偏廢,自己念中小學時沒有文理分科,實施的正是一種通識教育。“現在院士里面文學、藝術造詣高的也有很多。”

? ? ? ? 因此,通識教育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視為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學子的培養理念,徐揚生以十二字以概之:“學貫中西,古今通匯,文理融合。”港中大(深圳)為學生提供了四年的通識課程,無論什么專業的學生,都必須修讀世界文明傳統的經典書籍,涵括來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孔子、莊子、達爾文、牛頓等人的經典人文與科學著作原文,既注重歷史傳統的縱深感,也注重學科的寬廣性。他認為一個學生如果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歷史與文化,也不知道世界的前沿,那是走不遠的。

2016年港中大(深圳)迎春活動上,徐校長與同學們一起創作書法并合影留念

?

●“面試時,導師問我會不會做飯”

? ? ? ? “徐揚生在科學界是很有名望的教授,而我們知道,行政領導與科學家不一樣,但他擔任校長,在行政上也非常有能力。”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副院長朱寶亭教授看來,徐揚生的管理風格可以用“舉重若輕”來形容。“徐校長本人正是文理貫通、中西貫通、傳統與現代貫通的典范。港中大(深圳)成立3年就已受到大量關注,校長個人的影響力非常大。”

? ? ? ? 理工學院教授周艷是去年加入港中大(深圳)的,之前和徐揚生有過兩次長談。“校長對我說,要腳踏實地,不能跟風,什么事都要一步步去做。他這些話讓我感觸很深。”

? ? ? ? 李帥君是徐揚生的博士生,他認為,徐揚生不僅僅是教師,而是真正的導師。“徐教授指導學生立意很高,他更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完成事業的決心。徐教授更多的是聽取學生的意見,雖然很多方案并不完美,但他還是會讓學生自己摸索,他做的就是把學生的想法和激情調動起來,鼓勵大家去創新解決問題。”

? ? ? ? 從第一次接觸,李帥君就知道這位導師與別人不太一樣。“申請讀博時,一般導師們在面試時都會問學生有哪些項目,發表了哪些論文,但徐教授關心更多的是你這個人,比如他讓我講自己平時喜歡做什么,有沒有遇到過什么挫折,他還問我會不會做飯。”徐揚生坦言:“我很喜歡做家務,我認為一個工科學生如果不會做家務,說明動手能力就不會強。”

? ? ? ?徐揚生的另一名學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助理教授錢輝環說,導師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一句話:“志不強者智不達”。

? ? ? ? 在2005年,還在讀書的錢輝環報名參加了一次設計創新比賽,他要設計一款能夠橫著走的汽車,當時,在模型上實現一切都很順利,但真正要運用到汽車上時就停滯不前。“目前汽車的轉向都是靠前輪實現的,最大的轉向只有45度,但我們要讓四個輪子都轉動90度,100多年里都沒有人這樣做過。我擔心自己是一名剛剛從事科研兩三年的研究生,能不能做這樣的源頭創新。”有段時間,他十分彷徨,幾乎想放棄。這時候,徐揚生對他說的一句話“志不強者智不達”給了他極大的鼓勵。“首先要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源源不斷地發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智能,從而能夠去解決這些問題。”

? ? ? ? 從導師那里得到信心后,錢輝環帶領團隊從車輛構造開始摸索,找不到合適的汽車底盤,他們就自己焊接,傳統的驅動裝置不能套用,他們就四處尋找替代品。最后,在一輛偶然路過的電動車上,他找到了合適的驅動裝置,研究有了突破。2007年,港中大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實驗室研發了全球第一輛全方位轉向的混合動力汽車,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現代物流倉庫的無人載貨機上廣泛運用。

錢輝環教授、李帥君和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團隊成員合影

?

●會為學生朋友圈“點贊”的校長

? ? ? ? 徐揚生與學生互動極為密切,他加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微信。大一的冀雯靖新年時發過一條“新年快樂”的朋友圈,大二的柯楚卿過生日的時候發了朋友圈,校長都點了贊。兩年前,新生張翔剛來港中大(深圳)報到,正在排隊買課本的時候,一個穿西裝的中年人過來了,給新生們挨個發名片,做自我介紹。張翔一看,名片上寫的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沒有想到校長會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張翔至今還把名片放在自己錢包里。

? ? ? ? 徐揚生不時會邀請學生去他家做客,親手做上幾道菜,“校長招牌牛肉”吃過的同學都說“味道不錯”。

? ? ? ? 港中大(深圳)不時會舉行“校長夜話”的活動,邀請同學們與校長座談,給學校提意見。

? ? ? ? 有一次同學們就聊到學校食堂的菜牌沒有標注英文,國際化氛圍還不夠濃,不久后,食堂的菜牌就換成中英雙語的了。還有學生提出過網絡不暢的問題,徐校長也馬上指示IT部門去落實。

? ? ? ? “校長什么事都親力親為,有時覺得滿心疼校長的。”張翔說。

在“校長夜話”活動中,徐揚生校長、大學主管人員和同學們暢聊校園生活,傾聽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

?

? ? ? ? 因為學校實施全英文授課,每個學生在入學后都要加入一個英語俱樂部,每個老師都必須帶一批同學,徐揚生也不例外,只要他在深圳,每周日上午的英語俱樂部活動都沒有缺席過。

? ? ? ? “在英語俱樂部里,除了英語能力的提高,我們還收獲了很多別的東西。校長每周定一個話題,讓我們進行主題演講,最近一個話題是對你影響最大的人,引導我們思考生活。校長甚至還指導我們怎么設計PPT。”有一次參加冬令營,陳雅寧上臺做自我介紹,緊張得說錯了很多個詞,但校長在其后點評的時候,卻說她講得很好,還說:“我很為她驕傲。”他總是這么鼓勵學生。

? ? ? ? ?陳雅寧至今仍然很感動:“當時我覺得不像是校長在為學生說話,而是像是一個父親在說自己的孩子。”

徐揚生校長和他的英語俱樂部學生們合影

?


院士寄語深圳

? ? ? ? 我對深圳有三個期望:第一,希望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起到一個引領的作用,發揮深圳創新之都的作用,保持深圳永遠年輕、永遠流動、永遠充滿活力的精神,保持深圳包容萬象的精神,包容世界各種文化的胸襟。第二,希望深圳在未來十年中可以建設成為國際的創新之都。因為現在深圳已經具備很多優越的條件,深圳在創新創業、設計領域都有很好的基礎,是全世界制造業最好的完備產業鏈的地方,但深圳要走國際創新道路,需要加強國際化建設,讓所有的外國人覺得深圳是適宜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所以,我想未來深圳還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第三,希望深圳要逐漸建立自己獨特的文化。這個文化是要有土壤,是要有沉淀的,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在深圳建立起來,越來越多的國際知識分子都移居到深圳,深圳需要逐漸建立自己獨特的移民文化、創新文化、客家文化,建立起深圳自己的有特色的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揚生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翁惠娟 韓文嘉/文
首席記者 丁慶林/圖(部分圖片由我校傳訊與公共關系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