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港中大(深圳)已經(jīng)走過了近兩年,有了兩屆可愛的學生。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回首我們走過的路,既風光旖旎,又充滿挑戰(zhàn)。我們遇到了不少坎坷和障礙,但真的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和進步。這一切都離不開政府、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和家長們的鼎力支持。在這里,我想對大家說一聲:2015,感恩有您!祝愿家長們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祝所有的學生們在新的一年里茁壯成長,學有所成。

       當年,為了在祖國內(nèi)地辦一所國際化大學這個夢想,我應聘來到了港中大(深圳)。兩年來,看著學校一步步走上正軌,我和大家一樣無比欣慰。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的夢想不是空想。與許多國內(nèi)大學不同,港中大(深圳)雖然身在內(nèi)地,但“國際化”三個字深深滲透著我們的師資力量、課程設(shè)置、授課方式以及學生管理等方方面面。然而我認為,在我們這所國際化大學中,將來最國際化的會是我們的學生。

       我總感覺,我們港中大(深圳)的學生是與眾不同的,他們生機勃勃,聰明好學,最重要的是,他們渴望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對國內(nèi)外新鮮的觀點和先進的知識有著敏銳的嗅覺和不倦的渴求。同時,我們的家長們也絕對是全中國最具國際視野的學生家長,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高水平的國際化教育。這種期望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就是同學們對于將來出國求學的心情比其他國內(nèi)任何大學的學生都來得強烈。今后能出國留學絕對是一件好事。我本人也和許多我校的老師一樣,都有在國外留學的經(jīng)歷。作為一所國際化大學,學校也正在努力為同學們提供盡可能多的出國交流機會,讓他們拓寬視野,開闊眼界。 

       不過,現(xiàn)在也有小部分學生和家長似乎對于出國留學一事有些焦慮和誤解。借此機會,我想和大家聊聊,解開大家的心結(jié)。我認為對于準備出國留學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剛進入大學就開始著手準備留學的一系列考試,比如:雅思、托福、GRE,GMAT,等等。現(xiàn)在有個別同學甚至不惜曠課去上校外培訓班。對此,我想說的是,同學們切勿操之過急,那些托福、雅思之類的考試也并沒有你們想像的那么重要。

       首先,托福(或雅思等)只是考試,而不是學習的目的。我們出國留學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語言障礙,托福或雅思只是衡量的一個標準,并不能全面反映出一個人的英文水平。出國留學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個好看的托福分數(shù),而是同學們的英文聽說讀寫實際應用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港中大(深圳)的英文教學體系下是完全能夠培養(yǎng)。學會如何在英文教學體系下學習、交流遠比一個好的托福成績來的重要。

       其次,托福(或雅思等)成績是有期限的,期限一般為兩年,過早關(guān)注,過早準備,很可能臨到出國要用成績時,成績已經(jīng)過期了,得不償失。我認為,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首先得腳踏實地的把專業(yè)學習搞好,多參加課外活動,好好經(jīng)營、享受大學生活,著重培養(yǎng)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學會與不同背景的同學相處。拿我當年考托福的經(jīng)驗來說,一個月,或者頂多一個暑假時間準備就足夠了。況且我那時還沒有新東方,只是一個人看看托福書就去考了。

       另外,作為一個在海外工作多年的大學教授,我可以明確地說,托福(或雅思等)成績絕不是出國深造的決定性指標。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對所學領(lǐng)域的了解和興趣、教授推薦信、競賽成績和課外活動,這些地方才能看出一個申請人是否與眾不同。做教授這么多年,我每年都要從來自各個國家的眾多申請人中挑一兩個優(yōu)秀學生作為自己的研究生。也許是因為我來自國內(nèi)的背景,每年我都會收到許多來自中國的大學生的求學郵件。其中大部分雷同,都是這樣寫著:我對你的研究很感興趣(但又說不出為什么),我的托福xx分,GRE成績xx分,考過xx證,還會C語言等,你能否收我做學生并提供獎學金。對于這類郵件,我向來是不回復的(太多了,實在沒法一一回復)。因為我認為托福考多少分,考過多少證,并不能真實反應一個人的能力。如果想要引起我的興趣,就得有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及特長、對該研究領(lǐng)域的了解、為什么對該研究有興趣、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附上研究報告。其實托福成績只要過了錄取最低限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考一個非常高的分。我說這些,都是想讓家長和同學們放寬心,不要因為著急準備這一類的考試而錯失了精彩的大學生活。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想再強調(diào)一下,絕不是托福成績高,就一定能進名校。其實,鑒于我們學校的全英教學環(huán)境,未來我們的學生出國留學也有可能免試托福、雅思。因為我們的學生經(jīng)過大學四年的英語環(huán)境的熏陶,語言早就不該是問題了。

       我說了這些,是希望在新年伊始之際能夠解開一點同學們和家長們的誤解和疑慮,讓同學們在新的一年里能牢牢抓住專業(yè)學習的主旋律,努力提高自己在英文環(huán)境下的學習能力(而不是考托福的能力),更加享受豐富的大學生活。同時也希望家長們能敦促孩子們多珍惜在國際化大學里和老師、同學英文交流的時間,創(chuàng)造機會多說、多聽、多寫英文,多利用學校提供的優(yōu)質(zhì)圖書影像資料。希望我們能腳踏實地,奮力前行。我堅信在家長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港中大(深圳)的同學們一定會成為中國最具國際視野的優(yōu)秀大學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學術(shù)) 羅智泉

作者簡介

      羅智泉教授于1984年在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獲學士學位。同年他經(jīng)美國數(shù)學學會以及美國工業(yè)與應用數(shù)學學會聯(lián)合選拔(又稱陳省身項目),獲赴美攻讀博士資格,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以及運籌學中心學習,并于1989年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成為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終身教授。2000年至2003年,任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主任。2003年至2014年,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羅教授同時是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和美國工業(yè)與應用數(shù)學學會(SIAM)會士。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雷達信號處理實驗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2014年他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自2014年5月,羅智泉教授被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主管學術(shù)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