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舉辦醫港中深國際論壇 探索AI+醫學教育與科研
9月21日,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醫學院承辦、附屬二院協辦的“醫港中深國際論壇·人工智能醫學教育與科研”在港中大(深圳)校園舉行。本次論壇以學生為中心,旨在推動醫學教育和醫療保健領域的前沿研究和實際應用。當天,全球知名醫學教育和醫療保健領域專家發表主旨演講,國內外一流臨床教育學者、醫生、人工智能科學家、政策制定者等就醫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培養未來醫學人才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展示可優化醫療服務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促進跨學科合作,展望醫學教育未來發展。

在圓桌論壇環節,專家學者深入交流與探討醫學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如何培養下一代醫學人才,還展示了當下可優化醫療服務的先進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同時,來自港中大(深圳)醫學院的臨床醫學生團隊在會上展示了他們的創新性科研成果,盡顯下一代臨床醫生/科學家風采。希望通過本次論壇,為與會嘉賓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發掘更多產學研轉化機遇,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教育與科研領域的融合與應用。論壇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吸引近200名觀眾線下參與,共同享受這場國際性的學術盛宴。
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教授和多倫多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Trevor YOUNG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與學生交流協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創院院長鄭仲煊教授和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Kevin SMITH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等。據介紹,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及醫學院將與合作伙伴在教育、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培養新一代具備人工智能(AI)能力的醫學人才,推動醫學教育和醫療保健領域發展。

羅智泉校長和Trevor YOUNG校長代表簽約

鄭仲煊教授與Kevin SMITH教授代表簽約
學生成果展示環節集結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的優秀青年,共展出27組學生團隊科研成果,為本次論壇增添更多的活力與創意,也吸引了眾多參會者在成果海報前駐足交流。三組來自港中大(深圳)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分別為:李曉萌、李昀熹團隊的“人工智能分析脈動性耳鳴以評估動脈瘤破裂風險的可穿戴設備”;吳童、楊睿琪團隊的“人工智能圖像分析術后照片以檢測沉默乳房植入物破裂”;李濟昌、龍禮杰團隊的“人工智能模式識別在家庭音頻監測中用于早期檢測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動力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