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鴻鵠展翅,羽翼舒張,心懷高遠,未來可期。一張張青春洋溢的面孔踏進校園,風華正茂的新篇章在此展開。

9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24年度入學典禮,來自世界各地的40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齊聚神仙湖畔,踏上嶄新征程。校長徐揚生教授及大學主管人員陪同大學理事會成員代表、教授代表與本科新生在禮文堂的主會場參與了莊重的典禮儀式,研究生在大學體育館的分會場同步觀看并參與典禮。新生家長及社會各界嘉賓通過線下和線上直播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大學杰出教授、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大學杰出教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教授,新生代表劉思哲同學和徐揚生校長分別在典禮上發表了演講。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長段崇智教授: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為國家謀求福祉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在演講中向所有2024年入學的新生表示熱烈歡迎和祝賀。他指出,今年的入學典禮恰逢大學建校十周年,具有特殊意義。他在演講中強調,大學在培養全球化人才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來自全球各地新生們的到來,不僅象征著大學國際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也為大學十年的輝煌成就增添了新的篇章。

段崇智教授呼吁同學們接受成為未來領袖的挑戰。“我們生活的21世紀,面臨著諸如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和不平等等重大問題和巨大挑戰,需要全球關注。因此,你的責任超越了國界。我呼吁你們所有人將對這些重大挑戰的理解轉化為有助于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的行動。”他特別提到,作為國內最頂尖的中外合辦大學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為學生提供的雙語和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不僅有助于學生們在學術上取得卓越成就,還將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深刻尊重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此外,段崇智教授鼓勵同學們超越自我的限制,放眼世界,追求卓越。“雖然前路或有艱辛,但只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斷鉆研知識,追求真善美;主動關注社會,積極回饋,你們定必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為國家謀求福祉。”

?

校長徐揚生教授:以堅韌不拔的勇氣、百折不撓的毅力和誠實守信的態度開啟學術旅程,發掘無限潛能

校長徐揚生教授在致辭中提到今年入學的特別意義,“作為2024級新生,一方面,你們恰好見證與分享了這所大學辦學十年的成果;同時,你們將肩負承前啟后的使命,與這所大學一起開啟下一個十年的嶄新篇章。”徐校長愿同學們在求知探索中體驗到無窮樂趣,在追尋真理時感受到心靈的充實與激蕩。同時,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學術之路可能布滿荊棘,有時甚至會讓人望而生畏。他希望同學們“能以堅韌不拔的勇氣、百折不撓的毅力和誠實守信的態度面對這個嚴謹的求學旅程,發掘出自己未曾察覺的無限潛能。”

徐揚生校長語重心長地與同學們探討“來到大學是做什么的”,“你到這里來上大學,不僅僅是來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和研究世界的,你是來提高自己的,我希望在這四年里,無論你的智力、情商、領導力、想象力還是創造力都能有一個巨大的飛躍。我常常說招收了一群優秀的學生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在四年后能有一個巨大的增值。”

徐揚生校長諄諄教誨同學們不要總是過于關注外部世界,受到外部世界的牽引與影響,而忽略了自我的探索與成長,“我希望大家來到大學之后,能夠通過學院、書院各種不同的活動來找到自己。在擁擠的世界里找到自己,你就有‘自信’;在擁擠的自己里找到世界,你就有‘胸襟’!這樣,一步一步地去找,去發現自我,去強健自我,去完善自我,慢慢地你會找到隱藏在自己身上的特殊使命和這一生注定要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在大學最應該做的事情。”

?

大學杰出教授、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教授:科學與知識無國界,掌握塑造未來的工具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大學杰出教授阿龍·切哈諾沃教授表示,“作為一名以色列科學家,今天能夠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入學典禮上發言,體現了科學和知識是無國界的、不分性別、語言、國籍或宗教。科學與知識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應該為所有人所共享。”

切哈諾沃教授還表達了對新生們的羨慕之情,因為他們即將踏上人生中最激動人心的旅程。這使他回憶起自己60多年前作為年輕學生進入醫學院的那一天,他鼓勵新生們珍惜這寶貴的時刻。

切哈諾沃教授在演講中進一步強調了大學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學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構之一,不僅傳授知識,更賦予學生應對未來挑戰的工具。他提醒同學們,“今天是一個轉折點,從中學邁入大學,你們將不再僅僅是獲取知識,而是掌握塑造未來的工具。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今天所學的醫學、工程、音樂、文學都將與明天不同,你們要發揮想象力,運用所學工具開創未來。”

最后,切哈諾沃教授祝愿新生們取得巨大成功,并期待有一天能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見到他們中的一員,慶祝他們的杰出成就。

?

大學杰出教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教授:探索多元領域,發掘個人興趣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大學杰出教授阿里耶·瓦謝爾教授在主題演講中歡迎新生們踏入大學的新世界,并回憶起十年前首屆新生入學典禮的場景,“十年前,入學典禮在一場暴雨中進行,起初并不順利。然而,這所大學在這短短的十年間迅速發展,不管是在校園建設,還是在師資、學院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中國頂尖的學府之一。”

談及“如何做選擇”,瓦謝爾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大學時的經歷,他提到,自己在選擇專業時并沒有明確的方向,甚至在入學時不知道該選什么課程。最終,他在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了化學,并將這一決定戲稱為基于“視力”的選擇,因為當時化學實驗需要用肉眼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在面對選擇的岔路口時,他鼓勵同學們探索多元領域,發掘個人興趣,“預測未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需要時間來見證。不必過分擔心起初的選擇是否正確,真正重要的是花時間去體驗不同的領域,探索知識,掌握科學的工具,并在未來應用于實踐中。”

同時,瓦謝爾教授希望同學們在學業和人際關系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在大學期間,鉆研學術,同時好好生活,與他人建立良好的聯系,這將對你們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最后,瓦謝爾教授祝愿新生們在這所偉大的學府中度過愉快而充實的學習時光,并在未來取得卓越的成就。

?

新生代表、雙主修項目本科生劉思哲同學:發揚大學的人文理念,積極影響世界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學首屆城市管理&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雙主修項目、逸夫書院的劉思哲同學代表本科新生在發言中講述了自己在少年時期與港中大的初識,彼時埋下的人文精神種子引領她來到神仙湖畔求學,“我的目光不自主地聚焦在‘國際視野’、‘社會責任’和‘中國傳統’上。那時,我突然意識到,好像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比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更好地與我的理想契合了。港中大(深圳)能夠教會我用微小切實卻又廣闊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幫助我朝著自己的目標開始新的旅程,并將自己的人生方向瞄準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

她對即將開啟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并引用校長徐揚生教授的話與在座新生共勉,“徐校長在《擺渡人》一書中寫道:‘進入人生就像進入一間黑屋,一拉,電燈就亮了,要勇敢地邁出去,去拉開關。’同樣,當我們步入大學生活時,應該勇敢地探索自己的附近,以積極的態度生活。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發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人文理念,積極地影響世界。”

?

匯聚四方共赴新程 廣闊天地逐夢高飛

2024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來自四方山河的年輕學子共同見證并分享大學十年發展的輝煌成果。他們也將和大學一起,再度啟航,用青春和夢想開啟新的紀元。

今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迎來世界各地的本科生、研究生4000余名,并首次迎來港澳臺地區新生。大學在全國21個省(市)及港澳臺地區共錄取1566名本科生,包括首次錄取的港澳臺生23人,藝術類錄取93人。

2024年秋季,大學共招收國際本科新生240多名,創歷史新高,這些新生分別來自巴西、柬埔寨、加拿大、希臘、印度尼西亞、日本、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蒙古、巴拿馬、菲律賓、俄羅斯、泰國、英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不丹等17個國家。此外,大學接收來華交換生數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100,共錄取來自英國、丹麥、荷蘭、比利時、德國、波蘭、法國、瑞士、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44所合作院校的133名交換生。

這些年輕學子懷揣青春夢想,跨越山海,齊聚神仙湖畔,共赴新程。在這片廣闊的天地,他們將展翅高飛,用熱忱和理想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

?

相關新聞:2024迎新季 | 港中大(深圳)怦然“新”動


照片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