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青青,桃李灼灼,恰同學少年,意氣風發,惜別四年閃光的年華,即將啟程遠航。

5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年本科生畢業典禮在大學禮文堂舉行。大學理事會成員代表、校長徐揚生教授及大學主管人員、教師代表在現場共同見證了1671名2024屆本科畢業生圓滿完成學業,踏上嶄新征程,奔赴廣闊天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傳染病學專家袁國勇教授發表主題演講。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2024屆本科畢業生家長及親友,遠程而來的國際生親友以及社會各界嘉賓相聚神仙湖畔,共同觀禮祝賀。

2024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10周年,本屆畢業典禮開始前,同學們在主持人的引導下統一在胸前佩戴上10周年紀念徽章,祝福大學風華十年,再創輝煌。

為表彰在大學期間具有優秀表現、卓越的領導力以及參與大學發展并作出重要貢獻的杰出學生,校長徐揚生教授為18名優秀的本科畢業生頒發了“大學杰出畢業生獎”,獲獎學生分別是:李薇(經管學院、逸夫書院)、沈詣敏(經管學院、逸夫書院)、徐萌宏(經管學院、思廷書院)、張景南(經管學院、思廷書院)、趙千帆(經管學院、逸夫書院)、趙卓彥(經管學院、思廷書院)、包睿(理工學院、祥波書院)、唐璨(理工學院、逸夫書院)、吳瀚哲(理工學院、逸夫書院)、匡翼(人文社科學院、祥波書院)、沈樂遙(人文社科學院、祥波書院)、金德容(數據科學學院、思廷書院)、敬子霖(數據科學學院、思廷書院)、楊蕙菡(數據科學學院、逸夫書院)、趙松霖(數據科學學院、學勤書院)、杜亦森(金融工程專業、逸夫書院)、許靖彤(金融工程專業、學勤書院)、Daniel Hanavi(醫學院、學勤書院)。

大學建校10年來的發展,離不開全體家長的信任愛護,親如家人的家校情誼展現出港中大(深圳)家長的獨特風采。為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建校10周年的本科生畢業典禮設置了特殊的環節——校長徐揚生教授為10位陪伴和支持大學發展的學生家長代表頒授 “十年十大杰出家長獎”。10位學生家長代表金建仁、雷振中、黃振清、王軍、張騰華、錢鴻鷹、于源、龔軍、韓云、張翼飛上臺接受獎牌,并與徐校長合影留念。

?

校長徐揚生教授:常秉持一顆仁愛之心、向學之心、為公之心

徐揚生校長在講話中向所有畢業生表示衷心的祝賀,祝福同學們帶著這段旅程中所收獲的珍貴友誼、學術好奇心、探索精神、對多樣性的尊重理解和對美好的感知力走向未來更大的世界。

在畢業生即將走向社會之際,徐校長引用《荀子·正名》中“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辨”對畢業生寄予希冀與囑托。他指出,“以仁心說”是指我們言行應以仁愛之心為本,要具有同理心,凡事以“仁心”為本;“以學心聽”是指我們要注意聽,要以學生的心態來聽取他人的講話,以謙虛好學之心聆聽他人;“以公心辨”是指我們要以公正的心去辨別和論辯是非,要把群體的利益與福祉放在首位,以公心論斷,才能帶領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前行。徐校長希望同學們在何時何地都不能遺忘以上三點,只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用心,才能夠確保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行遠致穩,真正為社會做出有意義的事業來。

在大學建校十周年之際,徐校長在致辭中特別強調了這所學校的立校之本——“融匯創新”,他說:“融匯創新就是包容與創新,在這個學校里,我們包容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民族;在這個學校里,我們追求創新,包括教授聘任制度、工資制度、學院管理制度、書院管理制度等。創新就是勇于摒棄中庸,打破習俗,離沖破思想的枷鎖,追求自由和創意的精神。我們不要對待任何事情都患得患失,有時候我們不是在追求成功,而是在害怕失敗。我們逃避挑戰,選擇舒適和安逸,失去了使自己更加強大的機會,失去了創新的機會。”

最后,徐校長深情地說:“人生是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潮起潮落,滌蕩不息,今天我們把你們擺渡到這里,就要和你們說再見了,人生的路很長,要靠你們自己往前走,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遠,回頭看看,永遠有一盞燈在這里亮著,守候著你回家,這里是你的母校,是你的精神家園,我們會永遠在這里,給你們祝福,給你們力量,給你們乘風破浪的信念與勇氣!同學們!未來是屬于你們的!我祝福你們!”

?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傳染病學專家袁國勇教授:

好奇孕育創新,邏輯指引道路,毅力帶來成果,但只有愛才是永恒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傳染病學專家袁國勇教授在演講中回憶了自己1981年畢業的情景,他指出這是反思和規劃人生新篇章的好機會。在分享個人經歷時,他講述了放棄大型教學醫院的職位,選擇在小型醫院服務貧困病患的決定,這一抉擇雖艱難卻成為了其職業生涯的寶貴財富,為日后在傳染病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袁國勇教授隨后講述了他的科研之路,特別是對新發傳染病的關注,如H5N1禽流感,以及在此過程中得到的意外支持——諾貝爾獎得主Joshua Lederburg教授的鼓勵,進一步堅定了他在該領域的研究決心。他強調科學研究的預測性,并以SARS和COVID-19為例,說明了遵循科學并做好準備的重要性。

面對當前的全球挑戰,如經濟衰退、人口老齡化、全球變暖及其對健康和農業的影響,袁國勇教授鼓勵大家不應氣餒,因為科技發展同樣帶來了應對危機的機遇,如mRNA疫苗的快速研發、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清潔能源的應用、人工智能的突破等。

最后,袁國勇教授總結了幾點人生和職業上的永恒箴言:“好奇孕育創新,邏輯指引道路,毅力帶來成果,但只有愛才是永恒。”他鼓勵畢業生們面對競爭與變化,應堅持創新與全球合作,并在真摯與熱愛中尋找心靈的平靜與力量。

?

畢業生代表經管學院、逸夫書院趙千帆:

我們是中國現代化的受益者,大學的教育讓我們有機會為中國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畢業生代表經管學院、逸夫書院趙千帆同學在發言中講道,“我兒時在農村長大,祖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后來,我到省會杭州讀初高中,讀大學時我又來到了中國的硅谷——深圳。我和我的同學們都是中國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受益者,最幸運的是,我們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度過了最美好的時光,大學通過精心設計的豐富課程和國際化校園,為我們提供了真正的全球視野,同時也大大培養了我們的領導力。”

“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里找到了畢生的熱情。當我開始我的大學生活時,我還不知道未來去往何處。我嘗試了六次實習,參加了很多相關課程,與許多教授交談,甚至度過了一個空檔年,最終確立了我的愿景,希望能夠為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作出積極貢獻。由于大學里豐富的資源和包容的文化,我的許多同學也找到了他們的熱愛。例如我的室友正在創業,一個朋友專注于研究宗教,另一個朋友將攻讀世界著名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我們永遠感激我們的母校,她指引我們找到我們一生的熱情所在,讓我們有機會為前所未有的技術進步和中國的偉大復興、乃至世界的發展作出貢獻。”

據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屆本科畢業生中,85%有繼續深造的意愿,大部分同學已經拿到了世界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歇根大學等;約15%有直接就業的傾向,已有同學斬獲花旗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螞蟻集團、字節跳動、淘寶、阿里巴巴、華為、京東、拼多多、順豐、騰訊、寶潔、歐萊雅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錄用通知。

?

2020年,他們懷揣著各種各樣的夢想,從世界各地進入神仙湖畔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他們一起經歷,一起見證,回首最珍貴的華年,他們道出自己的成長與收獲。站在人生新的起點,奔向無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