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湖畔逢春和景明,大運山下迎群英薈萃。”3月24日,“人工智能+”院士論壇、數學與數據科學前沿高峰論壇、“新化學、新材料、新思路”學術論壇和大灣區國際細胞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論壇四大論壇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作為港中大(深圳)十周年校慶系列的重磅學術活動,四大論壇分別邀請來自人工智能、數學、材料與化學以及細胞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四大重點領域的學界領軍人,百余名院士匯聚神仙湖畔,齊聚一堂共探各領域學術前沿,共話學科建設及未來發展。

?

“人工智能+”院士論壇

“人工智能+”院士論壇由鵬城實驗室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主辦,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承辦。論壇邀請到了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原所長李國杰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沈向洋院士等30多位院士參會,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這一新質生產力的要素,為我國人民生活的豐富、科技的創新、產業的升級和經濟的進步提供更多積極的動力。

在論壇上,李國杰院士、沈向洋院士、戴瓊海院士和高文院士分別進行了主題報告,“算力”和“數據”成為了院士們提及的高頻詞。李國杰院士指出,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大數據、大模型和大算力三者缺一不可,但單純提高算力不是“萬能藥”,后續還要考慮AI如何為公共利益服務。沈向洋院士從技術、市場、智力等維度探討大模型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戴瓊海院士認為,傳感器、算力、腦智能是“根”,大模型是“果”,只有根基牢固,才能結出碩果。高文院士表示,算力網是能把生產力真正發揮效用的好的手段,目前不僅要解決算力的問題,還要解決算力調度的數據傳輸的問題,其中光網絡就是十分成熟的方案。

論壇還設置了討論環節,由高文院士主持,圍繞“人工智能+”的機遇與挑戰展開討論,話題涉及AI加什么,以及為何加、怎么加等,覆蓋AI教育、知識體系培育、學術與行業人才對接等問題。

會后,院士、政府和科技企業的嘉賓們還參觀了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AIRS)人工智能+機器人成果展,包括醫療機器人、橋梁檢修機器人、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地海空天機器人、低碳大模型等成果在內的多種科研、產業成果向院士們開放,進行了全方位展示。

?

數學與數據科學前沿高峰論壇

數學與數據科學前沿高峰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深圳國際工業應用數學中心、劉徽實驗室協辦。論壇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馬志明院士、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田剛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徐宗本院士、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江松院士等10余名院士、20余名數學學院和數據科學學院負責人以及國內外多名數學和數據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

本次論壇以學科發展匯報和圓桌討論“1+1”的模式展開,會議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校長講座教授、深圳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中心常務副主任王筱平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據科學學院院長戴建崗教授匯報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數學和數據科學學科建設的發展情況,包括師資隊伍的建設、學生培養、科研項目、國際合作等方面的進展和成就。

戴建崗教授進行主題匯報

圓桌討論環節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羅智泉院士主持,13位本領域院士圍繞“數學和數據科學的前沿動態和學科建設探討”展開深入交流,就國際化研究型大學的建設、數學與數據科學學科的發展趨勢、人才培養的機制創新、科研創新的戰略方向等關鍵議題分享了寶貴的見解和經驗。在互動問答環節,與會嘉賓針對人工智能新技術如ChatGPT、Sora對傳統數學教育和研究的影響進行了熱烈討論。

?

“新化學、新材料、新思路”學術論壇

“新化學、新材料、新思路”學術論壇邀請到中國科學院白春禮院士、清華大學程津培院士、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復旦大學楊玉良院士、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張希院士、上海交通大學丁奎嶺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周玉院士等30余位材料與化學方向院士參加。

本次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深圳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和深圳分子聚集體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協辦,旨在推進化學與高分子材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產學研融合和與創新。

白春禮院士致辭

會上,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院士發表致辭,干勇院士、張希院士、周玉院士和丁奎嶺院士分別就“現代新材料創新技術發展思考”、“高分子解聚與可循環再生材料”、“異地合作辦學的機遇挑戰與對策-大學與城市發展互動”及“融合化學與生物的合成科學” 的主題進行了報告。來自各大研究機構和院校的專家學者相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聚焦材料與化學專題研討,以論壇為重要平臺和橋梁,在深入探討中激發創新思想。

大灣區國際細胞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論壇

大灣區國際細胞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附屬第二醫院協辦。本次論壇匯集細胞、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領域的杰出國內外專家、臨床醫生科學家、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和醫學專業人士,全方位分享與介紹目前世界最前沿在組織、細胞和基因方面改變或減輕疾病的尖端生物醫學科學和尖端技術,深度解析科學技術背后的臨床治療途徑、機制與應用,為杰出專業人士和醫學領導者提供合作討論、發表見解和交流知識的國際專業平臺。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長段崇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創院院長鄭仲煊教授作為論壇聯合主席,深圳市科創局領導先后進行了致辭與論壇祝福。隨后,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與康奈爾大學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開啟在教育、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共促未來與深化合作。

論壇設置有主旨演講和主題演講環節: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和斯坦福大學遺傳學系和兒科學系講席教授Mark A. KAY在論壇上發表了主旨演講;主題討論分別圍繞“基于器官/組織的治療”、“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三個主題展開,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李仁科教授、北京大學干細胞研究中心主任鄧宏魁教授、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長江宜蓁醫生等嘉賓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和獨特見解。

?

正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十周年,四大論壇合力打造了一次高質量的學術盛宴,各位專家學者分享了領域內前沿理論與實踐,精彩的學術交鋒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野和深刻的學術啟發。此次四大論壇是校慶系列的學術活動之一。大學在校慶期間將舉辦院士峰會、學術研討會、國際會議、產業論壇等一系列學術活動,持續帶來新思路、新視野、新理念,匯聚重點學術領域的智慧與經驗,作出港中大(深圳)在新時代下應有的學術貢獻與責任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