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翻譯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口譯大賽(英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決賽于2016年3月18日在知新樓110階梯教室舉行。經過17日的篩選賽,共有10名選手脫穎而出,他們是經管學院的王宇希、馬子軼同學,以及人文社科學院的阿鼎、康唯佳、余涵、王穎、王玥、林晨、葉可非、周二同學。比賽前,人文社科學院翻譯研究生課程的周波老師為大家講解了篩選賽時選手們出的錯誤,使大家加深印象,避免今后再犯錯。

? ? ? ?比賽開始后,選手沉著冷靜的入場,入座,準備好稿紙和調整好麥克風高度后,示意主持人,便進入到了緊張的“口譯模式”中去。

(圖 上半場前兩位選手正在根據筆記和記憶做交替傳譯)

? ? ? ?此次賽題分別是“AlphaGo人機大賽”的英譯漢(300字音頻)以及“中國游客赴日購物游”的漢譯英(400字音頻)兩段錄音。 選手們在英譯漢和漢譯英環節各有一個90秒的時間間隙用來口譯前半段音頻中的信息,然后再聽后半段音頻。所以選手們所有的表現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選手們的比拼考驗著他們最真實的能力。

? ? ? ?選手的表現將由四位評委——人文社科學院翻譯碩士課程的張介英老師,張瓅文老師,周波老師以及湯嘉雯老師根據信息傳遞,語言質量,翻譯策略和臺風表現這四個標準來做出評估和打分。最終的分數將由記分員小組算出并記錄在排名軟件上,于比賽進行中,實時投放到大屏幕上供觀眾們了解戰況。

? ? ? ?在前四位選手比賽完畢時,現場設有觀眾互動環節,觀眾可以就比賽題目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可以說出自己覺得比較有挑戰的地方與其他觀眾交流切磋。比如,鑒于英譯漢部分的題目,主持人提出一個問題給在場觀眾“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人文社科學院翻譯課程的研究生吳昊同學說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未來人機可能是一種共生的關系,不分主次,不分輸贏,而是人工智能另人類大開眼界,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而人類可以從事新型工作,舊式工作就可交給機器人做。所以人工智能有存在的價值”。人文社科學院翻譯課程的研究生馬慧霞同學則是感到我們的選手都比較有實力,在漢譯英環節的比賽中,她聽到經管學院的本科生選手用到“franchise store”這個詞匯,著實令人驚艷。

? ? ? ?下半場選手的表現也同樣出色,特別是幾位研究生選手們更是拿下了80多分的高分。現場掌聲不斷。

(圖 下半場選手們的實力比拼)

? ? ? ?比賽結束后,張介英老師對本次比賽選手的表現做出總結性點評。

1.???? 理解

- ? 記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人采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有折紙的,有發散式的,有階梯式的,也有齊頭式的。但如果記筆記阻止了理解(尤其是英譯漢時),請放棄。萬不可“為了記筆記而記筆記”,應專心去聽。因為如果Input(輸入信息量)不夠,output(輸出信息量)就非常不扎實了。當記筆記時間不夠時,可以畫一個圈,表示理解,然后靠腦子記住內容。

- ? 在做英譯漢時,萬不可把翻譯變成用關鍵詞造句,因為譯員不是講者而是翻譯。即,不要authoring(杜撰),而是interpreting(翻譯)。凡在比賽中用母語漢語造句而沒譯出英文原文意思的選手,都會被扣分。

2.???? 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的儲備至關重要。可能文章不太難,但如果背景知識不夠,那就影響翻譯

3.???? 遣詞造句(Choice of word / Wording)

萬不可為了翻譯而翻譯,遣詞需注意。比如“殺死”這樣的字眼應用其他詞替換。

4.???? 儀態

譯員是溝通的橋梁。翻譯時盡量抬頭或有眼神交流。不要被別人看出處于理解原文的狀態。假以時日,相信同學們會做得更好。

5.???? 加強語言功底

翻譯漢語成語時,力求把意思翻譯出來。講英語時,注意英文語法時態,加強英文水平。

6.???? 監控機制(Monitoring Mechanism)

做翻譯時,要時刻跳出自身的角度,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審視自己的表現。張嘴說話時,就不能咬字不清和造句不清。

張老師最后建議大家互相結伴練習,并且珍惜此次比賽經驗,未來不管在口譯或是求職方面,都多一筆經歷。

(圖 比賽總排名)

最后,大賽在充滿掌聲的頒獎儀式中圓滿結束。表現優異的選手將有機會參與廣東省的區賽。

(圖 評委為三等獎獲得者頒獎)

(圖 評委為二等獎獲得者頒獎)

(圖 評委為一等獎獲得者頒獎)